战士观后感是针对一部以士兵或战士生活为主题的电影或电视剧所写出的评价性文字。它主要描述观看战士电影后的内心感受,总结战士电影中表现出的精神、勇气、信念、责任感和荣誉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于战士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战士观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战士观后感1
我不喜欢被强迫,我喜欢简单的生活。
心理学老师让我们看这部片子然后用弗洛伊德马斯洛来分析,很不情不愿的看了看这片子,当时真是感觉坠在云里雾里,这片子闷得不行,我心里骂了苏格拉底千千万万遍,恨不得大啖其肉。
如果是我,我也不会愿意被弗洛伊德一遍再马斯洛。
可是昨天晚上竟然没来由的睡不着,一遍一遍的想着苏说的话,觉得好像自己一直以来深受困惑的问题有了解答。
亲爱的楚楚,你还有好多好多事没完成呢。
有时候真的很后悔,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跟我讲,你要当一个科学家,这个世界太复杂,你只要和机器打交道,那样最简单。我现在觉得,他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明白的人,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一切都简化,幸福感随之而来。而我在这里,午夜里睡不着,想着过往的事,想着未来的事,那种虚无的感觉深深的袭上心头。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遇见是个多么美妙的词,苏格拉底则更是个美妙的词。他告诉我们我一直活在过,看到的都不是真实,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想象如果自己当初好好填了志愿结果会怎样,在不同的地点遇见不同的人和事,过着不同的生活,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快乐。可是这世界上是没有如果的,你看日子都过了快一年了,对于这个城市依旧没有归属感,每次站在地铁里,还是习惯于看着各个地方来的形形色色的人,想象着他们身上的故事,我想,在这个支离破碎,满是外乡人的城市里,应该很少有人会快乐吧,地铁里永远是1985年的感觉,经常有拎着好多好多黑色塑料袋的满面尘土的老人,他们什么也不想的推着前面的人只想挤上地铁,被前面衣着光鲜的北京姑娘很是嫌弃的呵斥一顿。
我在一号线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哲学家,可是苏格拉底说我们脑子里的其实都是垃圾,人们都不是真正像自己想的那样。
我之前会想如果上了交大,每天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真是再让我幸福不过的一件事,现在又想,如果了武汉,能够坐在喜欢的人单车后看同一个城市的夜景,我会不会不像现在这么孤独。有时候真的会忍不住哭,上帝给我的那么好的人生怎么就被我搞砸了弄成这种样子,我觉得这个城市除了教会我虚荣之外好像什么都没有,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活在过。
既然回不了,能够活着总是好的,那些在梦里一觉就醒不过来的人,他们该会多么羡慕我们朝九晚五的生活。我想要好好学英语,最好能够考到上外的高翻,要不然能够在经济杂志或者旅游杂志当记者也是不错的,再则,下次潮鸣招新一定要,那也是我的梦想啊,能够拿着话筒在闪光灯下,能够让大家笑起来,像我笑起来那样。
兼职是必须得做的,要攒钱旅行。
苏格拉底说要活在当下,过和未来都不是真实的生活,开始觉得他说的再好不过了,反思过和憧憬未来都是让我们的现在能够更有动力不再重蹈覆辙,只是不要太过量就好。
战士观后感2
郭蔚萱看完此片,我有一种十分相似感。
心灵是无穷的“每一刻都是不平凡的”。当我们静下来,去细细聆听,就会发现我们日常会忽略的一切。人们都在追求好的,完美的“终点”但他们忽略了“旅程”的杂味儿。
生命没有尽头,但我们在路上能感受到很多。去做,专心这一件事,抛开杂念,不要去想别的,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
影片中。苏格拉底告诉主角“丹”:生活有三大原则:
矛盾、幽默和变化。你在干什么?此记得,并不是为了那一个一定的目标。
这一刻“你”要做得更好,我不知道这种感觉。看完后抽噎起来。“人生,到底为的是什么?
”当“丹”车祸以后,他依旧想去坚持,他也曾想放弃一切。“勇士并不全美,勇士是脆弱的。”
当“丹”第一次做到忘物时。“后来”的他沾沾自喜。“你什么也没有学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并不是在这后来的喜悦,而是“过程”人生中,有的人压根没有“活”过;人生中,有的人完全地忽略了过程;人生中,“杂音”会伴着许多人。
那些不被人爱的人,才更需要被爱。当“丹”告诉他的朋友们“我就没有做到过别人的好朋友时”,当教练一次次地否认时,谁能想到,他,一位出过车祸的人,能够重新地站在运动场上?当然,我也十分地有感:
这不就是人生吗!
最后,苏格拉底消失了,谁还记得,苏格拉底对“丹”说:“是你选上了我”而“丹”开玩笑地说“难不成你是我捏造出来的?”就像苏格拉底之于“丹”,人都会有心底的“正能量”来提醒自我,“丹”开窍了,苏格拉底也消失了。
人生中,是没有终点的,去做自己的,别管别人——抛开杂念吧!去感受那一刻吧!似乎没有人可以做到,但你也可以去做到。
灵魂是最可怕的东西,但它也是人们的目的地。
战士观后感3
《和平战士》,中文名《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两个中文名我更喜欢后者,前者直陈其事,并未揭示真谛。后者乍看有些怪异,”和平”与”战士”之间表面上是有些矛盾,但再仔细一想,我觉得”和平”更多的是强调平和的心态,摈弃杂念的心态,是一种平常心,而”战士”实际上是指米尔曼一直在跟自己,确切的`说是跟自己的杂念做斗争,这些杂念包括对过去的沾沾自喜和骄傲,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恐惧,对目标和结果的过分功利等等。
在我看来,米尔曼的心路历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过去告别过去的优秀成了一种负累和包袱,将来的未知又一次次让自己胆战心惊。大部分人都是处于这种阶段,不敢放弃,不敢冒险,小心翼翼地生活,殚精竭虑地经营,目的就是在维持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生活很容易让人疲惫,犹如紧绷的琴弦,随时有曲终人散的危险。当米尔曼被苏格拉底扔下河的一刹那,他暂时摒弃了杂念,这种偶然的感悟使得他在鞍马测试中有着完美的表现。此时的他尚未悟到真谛,反而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沾沾自喜,把这种状态误当作偶尔用之的技巧或者方法。并因此开始尝试苏格拉底的心灵训练。然而根深蒂固的想法和新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米尔曼也很快选择了放弃心灵训练,回归之前的自我,显然对那种大部分人都在过的生活,他仍然是得心应手。
直到他不得不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训练,他因闯红灯出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到了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这种生活带来的训练虽然残酷,却是有效的,他开始用心看这个世界,并且发现,没有时刻没有事情发生,没有时刻是平凡的。他开始了解当下的重要性。终于当他在钟楼上任凭过去的自己坠落,他与自己的过去告别了,完成成为和平战士的第一步。他明白到,过去的一切只是获取智慧的一次次实践。第二阶段:把握当下当米尔曼终于卸下了过去的包袱,开始把握当下,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开始用心看这个世界,此时的他变的非常勇敢,超乎想象,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在医生给出的永不可能再从事体操事业,有可能终生生活在轮椅上的判决书前,他用自己的全心投入,使自己又恢复了体操界的强者身份,但是面对生活,他还不能成为强者。当他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甚至有些洋洋得意地站在队长和队友面前,却得知自己被取消比赛资格时,他表现的很愤怒,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他甚至开始有些怨恨。他虽然努力去把握当下,但是他还没能完全专注,功利性还存在于他的灵魂深处,使得他仍然脆弱,容易被被外界击倒。一切都是过分功利的目的在作祟。在他的内心,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赞美。第三阶段:消除功利的目的,以平常心面对生活苏格拉底带米尔曼去爬山,米尔曼最初因为目的地原来是一块石头而失望并且恼怒。但是很快他便体会到重要的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大部分事情,我们总是先有了目的才去做,我们往往为了结果而努力,却忽略了享受事情的过程,只是被结果所累,我们所缺乏的恰好是一颗平常心。当然真正做到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成为和平战士了。
我觉得整个片子是一部心灵励志片,片子的重点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身残志坚,奋发图强,战胜身体缺陷,成为优秀的体操运动员。而是在于他是如何一步步战胜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力量无比强大。我相信,成为和平战士之后的他,即便不是做他之前擅长的体操,而是做其他任何事情,只要他喜欢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到非常优秀。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成为和平战士。但是很多人往往能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异常的坚强,能够用平常心看待,在此时,此刻,他就是一名和平战士。把生命中的各种经历都当作实践,把不同的遭遇都当作获取智慧的源泉,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生活中每个时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命的过程,而不是过多地去计较功利和结果,这样的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让他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