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13篇范文)

《走路上学》的观后感定义: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题的电影,通过对小主人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的描绘,引发观众对教育、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思考。接下…

《走路上学》的观后感定义: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题的电影,通过对小主人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的描绘,引发观众对教育、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思考。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走路上学观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走路上学观后感(13篇范文)插图

走路上学观后感1

《走路上学》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它讲的是:在一间破旧的稻草屋里,生活着一个姐姐和她的弟弟,还有她们的阿爸、阿妈、老奶奶。姐姐每天上学,都会溜一根很长、但又生锈的粗铁索过去,她为什么不走正面的路呢?原来,这铁索下是一条很长、很宽,水很深的大江。姐姐每次都会开心地上学,开心地回家,开心地给家人讲学校的知识。

可是,有一天,姐姐遭遇了不幸。那天,姐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进了小店,买了一袋盐,回头想走的时候,她发现了一双好看的鞋子,便想把它买下来,给弟弟穿。可是钱不够,这时,她学校的聂老师走了过来,将这双鞋子买下送给了姐姐,说:“快把这鞋拿回家,给你弟弟吧!”姐姐谢过老师,急忙赶回家去。她走到铁索旁,将钩子钩在了铁索上,把绳子绑紧,就滑了出去,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给弟弟新买的鞋子从背包里掉了出来,姐姐一急,伸出双手去救鞋,不幸的是那钩子却脱了出来,姐姐从铁索上直往下掉,直听“扑通”一声,姐姐掉入了滚滚的江水之中……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姐姐为了抢救弟弟的鞋子,竟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可见他们姐弟俩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

走路上学观后感2

20xx年12月18日,我们在音乐厅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可感动人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云南省的怒江边,而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娜香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从城里来的聂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只能穿拖鞋,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

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他们也能穿着新的鞋子上学了。但正高兴时,悲剧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出来一半,娜香立刻翻身去抓,可是绑她的绳子松了,娜香就掉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里……我大吃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的离开了。自从娜香去世以后,瓦娃就一声不响。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着电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还有用这种方式上学的伙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每天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上学,而他们……哎——边远山区的伙伴们上学是多么艰难啊!

在城市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为我们非常感到高兴。

走路上学观后感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走路上学》。我觉得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里面的主人公是一对姐弟。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他们的家住在边远的山区里,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妈妈每天不仅要到田里干活,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爸爸又在外面工作,所以家里只能靠妈妈来养家糊口。

家里只有姐姐娜香能去上学。家里离学校又很远,光走山路就要三个小时,所以她只好选择滑滑索去上学。滑滑索很危险,下面就是万丈高的怒江,时时刻刻都会掉下去,但娜香却不怕。娜香是个懂事、乖巧,善良的孩子。她在学校认真学习,回家帮妈妈干活。她也很有姐姐的风范,很让着弟弟。她为了弟弟的安全,情愿把别人送给自己的心爱的雨鞋送给弟弟。

瓦娃也是个聪明、可爱、懂事的孩子。他也很想像姐姐那样去上学,交到许多的朋友。但是因为他太小了,滑滑索又太危险,所以妈妈怎么样都不肯让他去上学。虽然他很喜欢姐姐给他的雨鞋,但他看到别人都有新鞋穿,只有姐姐还穿着拖鞋,于是他还是把雨鞋还给了姐姐,还帮姐姐穿上。

我也很欣赏那位城里来的老师。她不嫌弃山区里恶劣的环境,还很有爱心,愿意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是一位好老师!

我觉得里面最感人的一幕就是,娜香带着老师送给瓦娃的鞋子滑滑索回家,中途鞋子不小心掉下去了,她下意识的翻身去抓住鞋子,可没想到的是,意外就突然发生了,滑索断了!姐姐掉了下去,姐姐为了弟弟死了……那一幕,随着音乐的伴响,我真的感动得快要哭了。

后来建了桥,瓦娃在桥上,似乎梦见姐姐就在自己的身旁,牵着自己的小手,两个人一起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电影就以这样悲惨的结局结束了……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些道理——我们要有爱心,要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就像那位女老师一样,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做些事。我们也要学会将心比心,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那么好,就应该好好珍惜,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走路上学观后感4

星期一,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和同学一起去学校二楼观看《走路上学》这部电影。

当我看到电影的片名时,第一时间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场面就是一个小山村,小朋友们每天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学习知识。我想:呵呵,我也要走路上学的,只是,我走的是平整的水泥路,他们走的是山路;我只需走十分钟五分钟,他们要走一个小时?可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才知道电影里的主人公瓦娃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要艰辛得多!他们去上学,连一条可走的路都没有!那条所谓的路,是一条悬长江两岸的铁索!

娜香与瓦娃深厚的姐弟情让我感动。娜香得到老师赠送的一双水鞋,瓦娃很喜欢,娜香毫不犹豫地把鞋子给了弟弟;瓦娃每天都在江边迎接姐姐放学,发现姐姐的的同学都穿着水鞋上学,他用自己的衣袖把姐姐的脚擦干净,亲手帮姐姐穿上鞋子;娜香为了抢救老师买给弟弟的布鞋,自己掉进江里……我也有哥哥,可我除了要哥哥时时事事都迁就我,我又为哥哥做过什么呢?

娜香与瓦娃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景仰。当我看到娜香为了上学而溜索过江时,我的心里很害怕,我觉得换成是我,绝对是不敢溜索过江的。可是娜香却没有因为危险而退缩,因为她热爱学习!渴望读书的还有弟弟瓦娃,他不顾妈妈不准他溜索过江的禁令,偷偷地到对岸看哥哥姐姐们读书。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可是,我们会抱怨作业多,会在上课时讲小话……

娜香与瓦娃的不幸,也呼吁着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山区孩子的读书问题。高兴的是,社会还是有许多有爱心的人,就像电影中的聂老师,她主动到马吉乡去实习;她为孩子们送上鞋袜,温暖了孩子们的脚,也温暖了他们的心;她和乡支书、校长多方奔走,促请政府尽快修建桥梁,使孩子们再也不用冒着掉下江的危险溜索上学……

走路上学观后感5

今天我去影乐宫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走路上学是一种负担;而对于怒江边上的孩子们来说,走路上学竟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城市里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需要车接车送;而怒江边上的孩子,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溜索——因为没有路也没有桥。

娜香的弟弟叫瓦娃,他们是一对好姐弟。娜香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弟弟瓦娃也想上学,可是阿妈说只有等在城里打工的阿爸回来后才能让他去上学。三年前阿妈溜索差点掉进滚滚江水中,心有余悸,所以她一辈子都不想让瓦娃去溜索。聪明的瓦娃不想一个人呆在家中,于是他偷偷溜索去上学,趴在窗户上学知识,正好碰见城里来的老师。女老师看见孩子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赤脚穿着拖鞋,决定给孩子们量脚订做雨鞋。孩子们拿到雨鞋心里不亦乐乎。懂事的姐姐把雨鞋让给了弟弟。弟弟看见别人都穿新鞋,姐姐却没有。“别人都有新鞋,俺姐不能没有。”瓦娃边说边给姐姐穿上了新鞋。女老师了解到情况后也给瓦娃买了一双新鞋。娜香高兴地把鞋放进书包里,可是就在放学途中,就因为鞋快掉了,娜香去够鞋时,绳子断了,娜香掉进了滔滔江水中。

“姐,姐,姐!”随着瓦娃的呼唤声,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因为我们太幸福了,没有受过苦,所以就不知道珍惜。桥终于修建好了,终于可以走路上学了!而姐姐娜香却没有等到那一刻…….但美好的生活一直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珍惜学校的美好生活吧!

走路上学观后感6

看了这部“走路上学”电影后,我深深感到怒江乡村老百姓的贫穷生活。要出门一趟都很不容易,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云南省怒江地区傈僳族的现实生活。娜香家周围什么东西都没有非常贫穷,要到怒江对岸才能买到所需要的东西。怒江水是那么凶猛可怕,要溜索过江是多么危险,不溜索过江又买不到任何东西,孩子上学也得溜索过江到对岸的学校。

有一天,娜香的奶奶病得很厉害,但周围没有医生,要溜索过江才能请到医生,可是医生一听到要溜索过江就伤脑筋,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的,可是娜香一再请求,他不好意思拒绝就跟着去了。娜香家是靠妈妈过生活的,父亲不在家进城打工了。娜香上学非常不容易。娜香为了上学每天要溜索过江。她不怕困难,不怕溜索。年纪虽小,学习很用功,我很佩服她,直得我们学习。娜香的弟弟瓦娃特想上学,但妈妈不让上,担心溜索过江发生危险。有一天,妈妈到山上干活了,瓦娃偷偷溜索过江终于来到他梦寐以求的学校。悄悄站在教室窗口听课,细心的城里来的新老师看到爬墙偷听的孩子。就问:“孩子怎么会在这里?你是哪班的学生?”瓦娃一溜烟跑了。

这位新老师来到教室,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学习,同学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脚上穿的是凉拖鞋,好心的老师在课间休息时用三角板量着孩子们脚的尺寸大小,并把这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向自己的同事反映,大家听说后分分捐来鞋子、袜子等生活用品,新老师带着鞋袜来到娜香家第一次家访,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次溜索过江的,几经周折总算到娜香家了,这时瓦娃发现新老师来了但他不能去见这位老师,因为新老师在学校见过他,这事新老师一说出来,他偷溜索过江到学校的事就露马脚了,瓦娃的妈妈硬要他见见新老师,瓦娃的偷溜被妈妈知道了。妈妈即伤必又愤怒…这次新老师为娜香送来一双新鞋子,两双新袜子。因为弟弟很喜欢这双新鞋子,姐姐把新鞋送给了弟弟,弟弟喜欢得就连晚上睡觉也把鞋穿在双手上跳舞抱着睡觉。又到溜索上学的时间,所有山村的孩子们都穿着新鞋上学只有娜香没有,懂事的瓦娃还是把新鞋给姐姐穿上,姐姐倍加爱惜这双最漂亮的新鞋。放学时姐姐在一个小卖铺里卖盐发现一双适合弟弟的鞋子,可是钱不够不能买,这时老师来了买了这双鞋送给瓦娃。

娜香满心欢喜背着新鞋准备回家,可是在溜索过江的时候,一只鞋子快要掉江了,这时她完全忘了自己的双手是在溜索,她只顾着拿鞋子滑轮一失手娜香、新鞋掉进了深绿、凶猛、奔流的怒江水,永远的冲走了娜香和新鞋,从此瓦娃没有了开心快乐,整天一言不发,呆呆地坐在江边想念姐姐。

今天的中国富裕了政府在怒江上建起了一座桥,让傈僳族人民安心生活孩子们平安上学。我是一名华文教师,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和他们比起来太优越了。我要尽一切努力为学生们服务,让我身边的孩子们学到更好更多的知识,营造开心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幸福的成长!

走路上学观后感7

我看《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怒江边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情节大体是这样的:在怒江边上,有一所希望小学,江对面住着一些人,在这一些人里,有一位小姑娘叫娜香,她有个弟弟叫瓦娃,她的父亲去城里打工了,奶奶又生病了,只有妈妈来照顾她们,每天,娜香和小伙伴们都是溜索过江去上学,但他妈妈却不让瓦娃去上学,因为他妈妈有一次差点掉进江里,只有父亲回来的时候才可以去上学,父亲能保证瓦娃的安全。

娜香的学校从城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对学生很好,很关心学生。有一天,娜香去买盐,她看好了一双鞋,想买,但钱不够,被新来的老师看见了,老师掏钱买下了这双鞋,送给了娜香,娜香很感动的向老师鞠了一躬,走了。在溜索的时候,鞋掉了,就在娜香转身想捡的时候,绳子断了,娜香掉进了江里,被水冲走了,这一重大打击让娜香的妈妈不再让瓦娃溜索去上学了。六个月以后,桥修好了,瓦娃可以去上学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为娜香的悲惨命运而哭,为那些山区靠溜索艰难上学的孩子而哭,为母亲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而不让孩子去上学的无奈选择而哭。

通过这部电影告诉了我: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有了私家车还不满足,而怒江边上的孩子上学还要溜索,因为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穿着新衣服,还不爱惜,他们会为拥有一双新鞋而兴奋不已,甚至抱着睡觉。要懂得节约,不要那么浪费。我长大也要帮助山区上不起学的孩子,因为山区的孩子有新鞋都抱着睡觉,说明对于孩子来说,一双鞋就能当宝贝一样抱着。

走路上学观后感8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关于未来、关于教育、关于友爱的电影。正如张老师说的:“这部影片你绝对看不到廉价的搞笑,也看不到眼花缭乱的武打,只有久违的感动!”没错,走出电影院,我才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发生在怒江边,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俩的故事。弟弟叫瓦娃,姐姐叫娜香。瓦娃对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去上学非常羡慕。每当跟妈妈提起时,妈妈总是担心瓦娃太年幼、溜索太危险,而坚持要等爸爸回来带着瓦娃才能溜索上学。可是,瓦娃知道:在城市打工的爸爸迟迟不回。终于,瓦娃抵挡不住对岸的“诱惑”,独自偷偷的溜索过江。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学校,心中欣喜万分。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家访的老师“戳破”了。最终,竟是老师送来的雨鞋把瓦娃留在家中。瓦娃答应: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雨鞋还给了姐姐。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姐姐娜香特别爱弟弟:什么都让着弟弟;妈妈打弟弟也上前阻挡;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是为弟弟而付出的……这点我觉得特别佩服娜香,想想自己又特别惭愧:平时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堂姐的责任就算了,居然还欺负堂弟。我觉得自己要认识错误,要像娜香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弟弟瓦娃特别疼爱姐姐,也特别聪明: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帮助姐姐解决难题;还帮姐姐擦脚,穿鞋……我觉得姐姐真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能够走路上学,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而他们却那么难于得到!我们天天坐车上学如果都还觉得不满足,那世界上还有谁比我们更幸福的呢?

所以,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角、每一分钱,一起来帮助更多像瓦娃和娜香一样的孩子实现走路上学的梦想!

走路上学观后感9

我看了一部电影叫走路上学,这部电影非常感人,也非常有趣、好笑,总让吴哭笑不得。感动我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泪珠。

这里讲的是姐姐娜香每天必须溜索上学,因为家里很穷,没办法让弟弟瓦娃上学,但弟弟每天也不闲着,在家里等姐姐放学回家。后来,学校里来了一位深圳的聂老师,老师刚来不久就给每个同学买了一双鞋,瓦娃非常喜欢姐姐的鞋,连睡觉也抱着。第二天,姐姐要去上学时,瓦娃帮姐姐擦脚、穿鞋。后来,聂老师也给了娃娃买了一双鞋。但在娜香溜索回家时,鞋差点掉了。姐姐却为了救鞋而掉进了江里,死了。自从姐姐死了,瓦娃就在也不说话,每天回忆着与姐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看着弟弟瓦娃给姐姐娜香擦脚,穿鞋的场景让我不由的掉下眼泪。这时,我感到很惭愧,一个年龄比我小的小弟弟都愿意给姐姐擦脚、穿鞋,可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我连哥哥姐姐的鞋都不敢碰——嫌太臭,更不用说穿鞋了。这时,我红着脸低下了头。

当娜香死后,瓦娃一直回忆着与姐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些回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亲情。亲情的爱是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代替的。而我与哥哥姐姐们每天打打闹闹的,从没安静过。早上,先起床的人总会吵醒别人,不让人睡个好觉;中午,吃饭前老是说别人挑这挑那的;晚上,睡觉前还会吵谁睡觉姿势最差,谁会打呼噜。总而言之从没停过。

从这部电影中,除了让我懂得什么是亲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的爱!等我长大了,会挣钱了,那我一定要多献爱给他们,让他们不再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走路上学观后感10

在我们大城市里,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乡村里小朋友们对上学的渇望和憧憬。有一部《走路上学》的电影让我深有感触,让我带大家进入这感人的世界吧!

在电影里,瓦娃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他渴望能像姐姐娜香一样上学。但是从家里到学校之间有一条河,要溜索过河才能到学校,瓦娃的妈妈出于担心就不让他过河去学校,他只好等待爸爸从城里打工回来才带他一起过河。

好消息终于来了,城里要来一位老师。当这消息从村长嘴里吐出来时,整个学校都变得生龙活虎,大家都十分高兴,可期盼了。

不久后,村里果真来了一位和蔼可亲、年轻的女老师,这位美丽的女老师姓“聂”,刚好领任了娜香这一个班,这时,顽皮的瓦娃知道这个消息自己偷偷溜索过河,跑到姐姐娜香的教室门口偷偷的看,站在窗外的他是多么想读书呀!

不料,聂老师从办公室里出来,准备上厕所时,发现了瓦娃,“这位同学,现在是上课时间……”话没说完,瓦娃就一溜烟的跑出校门了。

娜香回到家时,微笑着对瓦娃说:“咱学校今天来了一位城里的女老师,可漂亮了。”瓦娃因为见过聂老师,便回答:“是呀!可漂亮了”。姐姐迷惑不解在问:“哎!你咋知道的?”“嘿!我今天背着妈妈溜索过河去了学校看到的。”姐姐指了指瓦娃,瓦娃马上补充“别跟妈说哦!”姐姐看了看瓦娃“吹牛了!”

聂老师到娜香家访,刚进门,就认出了瓦娃,“你就是那个天天在学校门口看我们上课的小朋友吧!我们见过的。”瓦娃马上缩到妈妈背后,“没……没有……见过。”瓦娃发抖着说。妈妈脸色顿时苍白了,拿起扫把追打,经过大伙的劝说,妈妈才停止追打。聂老师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双雨鞋,瓦娃把雨鞋抢了过来,说有了雨鞋,就不用溜索了。

第二天,懂事的瓦娃把雨鞋还给了姐姐娜香,娜香过河后,在铺子里看中了一双很喜欢的鞋子,聂老师帮娜香付了鞋钱,并叮嘱娜香把鞋子给瓦娃,在姐姐在溜索过程中,鞋子掉了下去,娜香伸手去抓,但绳索失去了平衡,娜香也跟着掉进了河中。

全家人知道娜香掉进河里不见了,悲痛欲绝之时,爸爸刚好回来,得知道女儿娜香掉进河里不见了,几天里也不说话,瓦娃也变得少说话了。

爱心桥在外心人士的帮助下建成了,瓦娃站在桥上,看着河想像着和姐姐走路上学的.情景,不禁落下了坚强的眼泪。

观看了这部电影后,让我知道了乡村小朋友上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在山区赤脚上课的滋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朋友们,让我们珍惜好现在的幸福,珍惜好上学的每一天吧!

走路上学观后感11

看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触动着我的心灵。

《走路上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姑娘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时候,娜香被那来势凶猛的怒江给吞噬了。从此,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里时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泪水不断的涌出,是的,对于我们来讲一双鞋子并不稀奇,但对于山区的穷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因为他们无论是春夏秋冬,脚上永远是那双破旧的凉鞋,当从深圳来支教的聂老师问校长:“孩子不冷吗”,校长回答说:“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当聂老师为孩子们募捐到新鞋的时候,孩子们如珍宝,娜香就是为了这双来之不易的新鞋而献出生命。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区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学习,更需要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现在,我也呼吁大家伸出你们援助的手,去帮助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

不是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少买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饮料,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走路上学观后感12

9月18日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学》的影片。

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贫困山区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学,都要从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险的。之后,来了一位深圳的自愿者,她是老师,教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同学们在冬天里没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师发现后,将朋友们捐助的第一批货物——鞋子、袜子和书包,便发给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么羡慕,娜美非常想给伊娃买一双鞋子,但要16.5元,于是老师送给伊娃,娜美很开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松了,娜美掉进河里摔死了……政府为了能让孩子们走路上学,就修了一座桥,实现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梦想——走路上学。

我觉得,他们虽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有着远大的理想,等待着被实现;他们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机会在面前他们就不会放弃;他们非常的聪明,当天学习的内容有些听几遍就记下来了;他们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忍受寒冷穿拖鞋来上课;他们非常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优点,虽然非常的贫穷,可是他们能坚持下来,说明他们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此我呼吁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吧!要像老师一样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生活的艰难。

走路上学观后感13

朋友们,你们是否知道,在云南怒江许多地方的少数民族孩子,乃至今日,走路上学都是一种奢望。年初四的上午,我在山东剧院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这是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感动之余也别有深意。

故事主人公是两个云南怒江的孩子,出生于十分贫苦的家庭。妈妈每天都出去到田里干活,爸爸长年在外打工,70岁的奶奶卧病在床—–姐姐娜香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高索到江对岸上学。因为,一条大江把这个村子和对面的学校隔开了,孩子们只能溜着高空的滑索去学校。一旦出现意外,就会掉进江里,失去生命。妈妈不让弟弟瓦娃去上学,她实在害怕还小的瓦娃会出现意外。可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聪明的瓦娃偷偷学会了溜索,几次去对面的学校,趴在窗户上听课。后来,这里的小学调来了一位城里的老师,新来的老师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因为贫穷光着脚丫,没有鞋穿,就给每一个上学的孩子发了一双鞋和两双袜子。姐姐娜香将学校里发的鞋带回了家,姐弟俩都爱不释手,却互相谦让。最后,姐姐穿着鞋去上学了。在小商铺里,娜香给弟弟看好了一双鞋,却没钱买,城里的老师帮她买下了这双鞋。在滑索回家的途中,娜香包里的`这双鞋突然掉了出来,娜香为了抓住鞋,伸开双手去抓,也就在那一刹那,滑索中心失调,绳索突然断裂……姐姐掉入了江中,从此以后的瓦娃整日不语,一心思念着姐姐为弟弟能有一双鞋而失去性命的姐姐。

六个月后,铁桥终于建成了!瓦娃终于可以去上学啦!他站在桥上,梦想着自己与姐姐戴着红领巾,手拉手在桥上奔跑,一起上学,一起游戏,但这一切,对于离开的娜香和年幼的瓦娃却成为了永远不可实现的愿望。

观看完这部颇有意义的影片,不仅使我对故事情节久久难忘,也让我陷入了阵阵深思。“为什么身处城市的我们乘私家车上学还不知足、还要常常迟到?”“为什么我们背着高档书包去上学还嫌书本过重?”“为什么我们如此幸福却从不珍惜?”《走路上学》潜移默化间浸入了我心田。那份纯真的姐弟情,那种浓浓的亲情,和他们对知识无限的渴求使我热泪盈眶;他们那种坚持,那种顽强和彼此间的相互体谅、理解,给了我一种久违的感动。珍惜身边的每一点滴,用爱对待身边的一切,只有这样,你我才能感受到身边的幸福无处不在。

观影完毕,我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入了“希望工程”捐款箱。爱——很细微,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感动、落泪,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爱——很博大,相信此次不同寻常的观影,会将温暖送到怒江千万同伴的心中。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