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理论》是一部描绘霍金青年时期在科学探索之路的影片,深刻揭示了科学家精神与情感的交织。观众在此影片中能够体验到科学家们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追求科学梦想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与困境。它提醒我们,科学探索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万物理论观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万物理论观后感1
偶然地,看了传奇物理学家霍金的传记片《万物理论》,几度泪盈于睫。为霍金,更为简。
影片即将结束时,看着镜头快速回退,离开女王召见的荣耀,穿越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退回校园,退回他们定情之初,退回他未曾罹患重疾之前,退回他们在聚会上初次见面的那一刻,我心头忽然浮现一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是的,就为那一眼,温柔美丽的剑桥才女、年方二十的简怀尔德(JaneWilde,又译作王尔德、瓦尔德),付出了她整个的青春年华。
是的,她迷上了那个木讷却有着灿烂微笑和灰色眼睛的青年。为此,在得知他命不久矣之后,她毅然选择了立即与他结婚。之后的日子里,为爱情,为宗教,这个温婉而坚强的女子,悉心照料着她的爱人,生育了三个子女,顽强地经营着这段婚姻,竟然还用20年的时间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令人叹服。25年的婚姻生活,9000多个日日夜夜,本该给她力量、与她共同承担生活重担的丈夫却比婴儿还需要照料,在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当初她知道要照顾他20年而不是陪他度过最后的两三年,她可会依然如此义无反顾?
斯蒂芬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当然是当代物理学家的翘楚,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研究,智慧火花不断迸发,也非常人可为。但是简,在她爱上他、嫁给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个重病缠身、去日无多的学生,并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她的爱情照亮了他的生命,给他温暖的家庭生活,点燃他的希望之光,帮助他延续了生命。她为世界挽回了这位本来注定要早逝的天才,她的`功劳应该永载史册。
令人遗憾的是,这段伟大的爱情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霍金离开了简,与崇拜他的私人女护理结婚,也让简用全部生命和热情所经营的这段婚姻最终离散。这对她无疑是一种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霍金的主动离开,也给了简一个机会,去与多年爱恋她、支持她的乔纳森共度余生,也让乔纳森多年的守候终于有了结果,也算是一个温暖结局吧!
万物理论观后感2
3月14日中午忽然听闻博士去世的消息,心中怅然,甚至于,惶惶然。
因为那一瞬我恍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里,在像我一样的芸芸众生眼中,他就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宇宙的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人类智慧水平的象征。太多的人仅仅是将他视为画像上的神明,看惯了他在轮椅上用幽默的语句和人们互动的情景,把他笑对人生的勇气当做理所当然,忘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疾病缠身,会有生老病死,会终有一天离这个世界而去的人啊。
于是我沉默半晌,找来了《万物理论》。
在这里,他不再是维基百科里冷冰冰的字句,不再是只有成就斐然、才华卓越,而是一个融入了情感与现实的,存在着挣扎于病痛的,活生生的,人。
影片中霍金刚刚被诊断出患上卢伽雷氏病时,他和医生坐在走廊长椅里,医生告诉他:“是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元逐步失调,导致控制肌肉运动的脑细胞受损,比如说话、行走、呼吸、吞咽……最后,你将彻底失去运动能力。”霍金迟疑片刻,问:“那大脑呢?”阳光打在他的脸上,就像要将他整个人都虚化。医生看着这个几乎被医学判了死刑却仍旧执着于事业的年轻人,回答到:“你的大脑不会受到影响,你的思维想然存在,但是可能到最后,没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表达什么了。”
那一刹那,我突然就想到在这之后的霍金:他与人类世界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几乎只剩下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他是多么的坚强与不屈,用尽一切力量,即便最快也只能每分钟打出大约15个单词,他也著书立说,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向大众讲述宇宙的’神奇与奥妙;即便在之后四十多年的时光中都被固定在轮椅上,他也经常接受各国的学术邀请,全球演讲——他是如此执着的想让这个世界能够听到他的声音,想让人们知道,他在表达什么。
他做到了,突破医学与人类的极限,他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做到了:“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他的意志是如此坚强,以至于让人们忘记他生命的脆弱,以至于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也许正是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可能会随时终止,所以他不愿意放弃分秒的时间用于科研事业,这注定了他背后的她生活的艰难与寂寥,也预示着他与她最后的痛苦与无奈。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这是简的无奈,是史蒂芬的无奈,也是现实的无奈。
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她无所畏惧,用朝圣一样的方式去爱着他。他就是她的全部,她可以为他放弃事业,放弃追求,放弃原本属于她的一切,只为了在他生命的最后用尽全力竭尽所能去陪伴他。
“……可是你活了这么久。”
她将自己变成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与动力,却没有想到时间被拉伸的如此漫长,长到能将人的心,一刀刀磨成血水。
爱情是有期限的。
他的事业随时间的流逝蒸蒸日上,但他们的爱情却再也追不上时间了。
在他可以在自己的宇宙中恣肆驰骋的时候,她的世界已被缩到成房间四壁;在他能从咖啡杯里的拉花和壁橱里的火焰想到时间反演与黑洞理论的时候,她却再也不是当时的专攻中世纪诗歌文学的女博士了:唱诗班与教堂已经被她驱逐,文学与诗歌挤不进她繁忙的时间表,她的生活只剩下需要她照顾的世人眼中“最聪明的大脑”,和孩子们不完整的童年。
她为他抛弃了信仰,杀死了上帝,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换不回他一个拥抱。
这样没有未来没有尽头的生活将她一点一点拉入绝望。
当最初的爱情被生活的艰辛渐渐磨灭,当完美的婚姻被黑洞渐渐蚕食,我只能在深深的绝望与伤痛中离开你,离开即使是现在我仍然不能放下的你。
影片最后,时光逆流而动,分离的人们重聚,老去的回忆重现:你挣脱疾病的束缚从轮椅上健康的站起来,紧紧抓着我的手在剑河河畔逆时针转圈,那个你无意间脱手打翻的咖啡杯重新回到桌上,你在傍晚的聚会上越过人群向我回眸。
当时间反演,一切都坍缩到那个最初相遇的时空奇点。
在那个宇宙,你回望着我。
你的心里有一条解释万事万物的理论,我的眼中只有一个表达万事万物的字眼。
万物理论观后感3
不论生活如何糟糕,总有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且可以做成功。这是终日徜徉在宇宙中的霍金找到的信仰,而这也是我深信不疑的一件事。
去年的一场车祸虽是万幸,我还是躺了两周,那段时间正好是运动的狂热期,就连车祸也是单车比赛时的意外,所以突然不能跑步骑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忍受的事情,但是当我看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却有着八块腹肌的人举着杠铃的笑脸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真是太将这个小意外当回事儿了——于是我在想如果这次车祸我不只是门牙断了而是瘸了难道我还不生活了吗?不能运动,我还能看书,看电影,或者学画画,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而我却在自怨自艾,太不应该。
所以我一直都很感激那些承受巨大苦难却仍旧努力生活超越自己的人,他们是莫大的安慰,他们让你无法用借口敷衍自己潦草生活,因为你根本就没这个资格。这不意味着一个人要永远乐观向上积极向前,而是包容自己的各种情绪,但是无论摔倒多少次,最后都会挣扎着站起来重新回到人生的战场。因为人生即苦,即使有上帝存在,他也不会给你保证什么,但是在听天命之前,要首先尽人事,就像顺其自然的前提是你已经做了所有你能做的。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自己的承受力有多少以及这个世界有多大,所以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牛人的故事,他们让给我很大的激励,让我看到各种可能性。可我发现自己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激励并不能持续很久,我总是不自觉地就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这让我时常感到挫败,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其实那些人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在那种令人绝望的境地中才有如此源源不断地动力,说到这一点,又牵扯到选择的问题了。能成为’牛人‘始终是少数人,但这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选择问题。最近找工作的经历让我感受到除非被逼急了,不然’踏出去‘真的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需要你硬着头皮去做。但是退一步想,如果你不去选择改变,你就得一直处于现在的境地,你愿意么?
但说到这部片子,我更想赞颂的是霍金的妻子,简,霍金就是她的选择,直到婚姻的尽头,你很强烈地感受到,她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护霍金和这个家庭,她的强大和坚忍让我敬畏。
我对霍金的生平并不了解,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和别的电影没有不同,一点一点看着剧情发展。不得不说出场的时候真的被帅气的霍金和娇美的妻子给惊艳到了,尤其是霍金低头回眸嘴角那一抹邪笑,帅呆。作为一个天才,不解风情好像是一种属性,好在简就是解他的不解风情,所以虽然霍金不跳舞,却也一点也不扫兴。就像罗宾韦廉姆斯在《心灵捕手》里说的.那样,重点不在于对方是否完美,而是彼此是否合适。你看呀,他们在烟花前的背影不也一样美翻,在旋转木马上的快乐一点也没少多少,正所谓才子佳人。
他们说有勇气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虽然害怕,却依旧迎难而上——简就是一个勇敢的女人,于是他们结婚了并很快有了两个小孩。而你很明显地能感觉到,简其实是在照顾三个小孩,但是她并无厌色,每个动作都充满了温柔和爱意,一如开始。对待霍金面前的那条艰难的路,她都尽可能地去为他铺平,让他得以用他天才的大脑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可是她也会累,对于这一点她并未掩饰,于是很快找到一个恰如其份的帮手,他们三个和孩子之间如此的和谐。孩子拥有了快乐的童年,简终于可以不那么累,霍金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而他也在妻子逝世之后找到了精神充实的方法。直到这一切被新生的baby打破——关于这一点影片其实已经解释过了,性行为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和运动神经是受不同区域控制的——但是令人失望的还是会有人怀疑,这个和谐的组合也理所当然的没有了继续的理由,真是一件憾事——我当时以为。
为了让霍金能够更加地跟人沟通,她给他配备了设备和工具,还为他找了一个私教。很明显这个私教对霍金非常崇拜,充满了热情,也许霍金喜欢的就是久违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简的面前他更像是一个被照顾的孩子。于是当霍金不再像以前接到邀请时第一个告诉简时,简就知道是时候前行了。还好那谁还在,于是幸运的简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他们没有白头偕老到最后,但是在这段感情中,简对霍金对这段婚姻始终如一,就像她说的,她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就凭这一点,她就足以令人敬佩。
感觉自己说着说着好像霍金全靠简了,其实他自己也很痛苦,每天要一格一格地爬下楼,当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爬都成了困难,看到儿子在上面,自己却无法前进,几步之遥成了最远的距离,想,却不能,身不由己的背后除了无奈,还有愤怒。但是我想终日徜徉在宇宙中的他,早已找到了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在回答提问时所说的。这个宇宙大到无限,我们看到的那颗星星也许几亿年前就已经坍塌了,我们看不到时间的开头就像我们不知道时间的终点所在,每个人都是非常非常渺小的。然而作为一个个体,人类的努力是无限的,不管生活如何糟糕,总有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且可以做成功。所以即使我们无法每时每刻都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至少在情绪糟糕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其实拥有的很多,告诉自己只能难过一会会儿,然后继续向前走探索这想象不到得大的世界。
万物理论观后感4
宇宙从何而来?它为什么会存在,又是如何开始的?它会有末日吗?关于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的发展这些深奥的理论问题,身为文科生的我显然是无法理解的,但这并不妨碍我钦佩斯蒂芬·霍金,以及喜欢这部霍金自传性电影《万物理论》。
在看电影之前,对霍金的全部印象就是《时间简史》,以及全身肌肉萎缩瘫坐在轮椅上依靠着一台美国口音的机器发音的英国科学家,虽然成就不菲,但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而非活生生的个体,以至于我很难理解一个全身几近瘫痪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创作的。
故事是从剑桥开始的,飞扬的身影如同飘飞的柳絮洋溢着生命的蓬勃朝气,霍金同布莱恩骑着自行车在剑桥的康河上飞驰而过,20岁的他们正青春年少英气勃发,身为剑桥的高材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倘佯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穿过剑桥的名人溪,即使当年的万户侯年轻的时候不也和我们一样吗?阳光、帅气且健壮,这就是年轻时候的霍金,他正走在一条探寻宇宙奥秘的崎岖小路上,虽然暂时没有丝毫头绪,但自信而自负的霍金却深信自己能完成这一壮举。
在专业知识方面,霍金从来都是傲视群雄的。一次理论测评中,导师给弟子们十个十分深奥难搞的题目,限时一周完成,接到题目的众人无不面露难色而叹息不已,而霍金只是很淡定地收拾好东西回宿舍去了。在大家挣扎在书山题海中时,霍金仍然在床上思考他的宇宙,对于导师布置的作业置若罔闻。在提交作业的前一天,布莱恩想要借霍金的作业参考一下,无奈刚刚起床的霍金一题未做。第二天的讨论会上,姗姗来迟的霍金拿着导游图纸交上了这份不伦不类的作业,而此时因为其他人乱七八糟的答案而头疼的教授对霍金这个态度也是醉了,正准备好好教训他,那张导游图背面的答案让他顿时说不出话来,十个题目答对九个,相比较其他人没一个正确的,即便是在天才云集的剑桥,霍金也可谓是鹤立鸡群,教授也不由得对他礼貌了三分。
偶遇文学院的简是霍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美丽的一次邂逅,似乎是一见钟情般的,一个是物理理论的天才,一个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文艺女青年,简仰慕霍金的渊博和善良,霍金则认定了简的才气和知书达理,在康桥之上,璀璨的烟花下,两人相拥而立,一吻定情。
然而命运却选择在你生命中最具有希望的时刻给你开个玩笑。霍金的病其实早有征兆,写论文时不慎打翻咖啡杯,黑板上版书时拿不稳粉笔的手,那次校园内的跌倒只不过是一次爆发而已。随着诊断书的下达,霍金一下子从天堂来到地狱,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年,他的研究怎么办?他刚刚爱的的女朋友怎么办?幸运的是,霍金没有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尽管身体机能逐渐恶化,他的大脑依然在高速运转,而简选择继续留在他身边,哪怕只有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中,霍金的身体从手到脚逐渐萎缩,他一步步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对于家庭他无法给与任何帮助,却还要拖累妻子照顾自己,简帮他生了两个孩子虽然也给他带来很多欢乐,然而,看着越来越憔悴的妻子,奔波在自己和两个孩子之间,又要出去工作养家糊口,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折磨,就如同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般,而当初的自负如今变成了小孩子般的无助,当妻子为当下的状况感到无奈时,霍金欲言又止的样子中满含着心酸,既有对不起妻子的自责,也为自己坎坷的命运而悲痛,但他只能像个小孩子一样,“爸爸做错了事让妈妈不高兴了,爸爸要和妈妈说声对不起”,已经手脚不便的霍金此时说话都有点困难,坐在旁边的简却已经泪流满面,这一切不是谁的错,既然选择了她只能承受,如果说此时的简对霍金的感情,当初的爱情或许早已经在日夜的操劳和关照中化作一个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责任。
疾病已经不可逆转地使霍金完全瘫痪了,坐上了轮椅他能自主运动的只有两个手指,霍金的衣食起居完全依赖简,而她只是个弱女子而已。当简告诉霍金她需要一个帮手时,不知怎么的`霍金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即将面对这什么,尽管他是多么不愿意面对这种现实,但就像他的病情无法逆转一样,他所预见的现实也一步步在摧残他。第一次见到乔纳森时霍金没有想象中那么愤怒,他只是用沉默来回应妻子,所有的愤怒在无声中渐渐了无踪迹,终究还是默认了现实,能给妻子的或许只有这些了吧,但他是个男人啊!
简在乔纳森的到来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快乐,这样一个怪异的家庭在各种欢乐中度假游玩,似乎生活变得精彩起来了。而霍金没有去打扰这难得的“快乐”,只要妻子没有离开他,他又能奢求什么呢?而另一方面,在学术上,霍金却不断开创新的成就,或许对于霍金来说,活下去的所有勇气是他还没有找到那个方程式,用这个方程式证明,时间是有起点的,以及万物是如何衍化的,这个简单而优美的万物理论,成了霍金在如此境遇下却依然顽强地活着的唯一理由。
一次意外险些毁掉了这一切。因为肺炎而不得不做气管手术,这意味着他再也无法说话了,而只剩两个手指能动的霍金显然是无法拿笔的,所以即使他能解决困然他的难题,也无法将它表达出来。所有的想法将止于他的大脑,甚至连和人说话都不可能,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霍金也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失神的双眼已经无悲无喜,坐待死亡的到来。
私人护士伊莲的到来拯救了霍金,也解放了简,两人的感情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决定离开的时候,简终于放下了,在这段不幸的婚姻中她曾经快乐过,就像她说的“ihavelovedyou”,而对于霍金,她已经尽力了。任何爱情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也都会土崩瓦解,简却坚持了这么多年。在霍金最无助的时候守候在他身边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影片的最后,霍金对简说,“howmanyyears”,当初的两年如今已经somanyyears,这段风雨兼程的过往在两人已经分道扬镳的现在,化作时间荡涤之后的温存。
就像《美丽心灵》没有直陈艾丽西亚一度要求和纳什离婚,霍金和简的结局也是某种“禁忌”。于电影而言,纳什需要一个完美的艾丽西亚;霍金也需要一个共度时艰的简。这是圆满的魔障,也是暖心的需要。
和传统的传记片不同,《万物理论》改编自霍金前妻简·王尔德的回忆录《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记述的也多是两人在校园时期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对霍金理论建树的做了忽略,影片重点突出的是霍金和简·王尔德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从意气风发时的浪漫,到患病初期的不离不弃,在病情一步步恶化过程中的的悉心照料,而与此同时,《万物理论》也向我们展示了霍金在同疾病斗争中脆弱而倔强的一面,他不仅是科学探索之路上的巨人,同时也是生活中打不垮的斗士。
作为电影的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对霍金的诠释不可谓不精彩。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逐渐瘫痪过程中的绝望、迷茫,在接受现实过程后的挣扎,小到一个走路的姿势,吃饭时的动作,到情感爆发时的感绪变化等,在漫长的病史中霍金的人生就如同潮水一般,起起伏伏。而为了更好地表现霍金的形神,他专门补习了艺术史和黑洞的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关于霍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来体味人物内心。考虑到霍金特殊的动作幅度,雷德梅恩向曾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设计僵尸动作的舞者亚历克斯·雷诺兹学习肢体语言,并前往伦敦运动神经元疾病诊所观察卢伽雷氏症患者。观察所得,逐一记录,再回到镜子前,练习肌肉的运用。也难怪埃迪·雷德梅恩凭借这一角色荣获奥斯卡影帝,却也留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斯蒂芬·霍金,一段传奇人物的璀璨人生。
线性叙事让整部影片给人娓娓道来之感,在剪辑上有详有略,避免了累赘拖沓,利用人物命运的起伏带动故事节奏,电影《万物理论》在纪录片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套之以爱情故事,而霍金本身的生命轨迹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励志电影,两种元素的衔接使得这部电影既有一定的真实性,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某些人物特写镜头则很好滴表现了霍金在情感上以及生理上的痛苦挣扎,在走出荆棘后的云淡风轻,就连霍金本人在看完电影后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们无法选择命中注定的客观环境,却可以在绝境中不放弃,只要生命不息,那么希望还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