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观后感(11篇范文)

《2012》观后感是指观众在观看这部灾难片后所表达的观影感受和思考。它通常涉及对人类生存、自然灾害、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理解和反思,以及对人类团结、勇气和爱的赞美和感慨。接下来,小编为…

《2012》观后感是指观众在观看这部灾难片后所表达的观影感受和思考。它通常涉及对人类生存、自然灾害、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理解和反思,以及对人类团结、勇气和爱的赞美和感慨。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2012观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2012观后感(11篇范文)插图

2012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中国传统春节特色传说的一部电影,它就是精彩的《小门神》。

说到门神,大家应该很熟悉。没错,门神就是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的年画。故事讲的`是,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再写不需要神仙来帮助自己。很多人都不再贴门神了,在这个小镇上只有雨儿家贴着门神。一天门神神荼和郁垒在练功,突然夜游神跑来告诉他们,人间已经再也不需要神仙了,天上的神仙也面临着下岗的危机。

郁垒很不开心,想要把年释放出来,这样人们就会想起他们,想起神仙的价值。于是郁垒就走进了人间,分别解开了水、光和门神像,导致了河流枯干,桃花全部枯萎,天色渐渐变暗,年被释放出来了。原来年就是郁垒心中的心魔,年就是他和神荼一直守护镇压的那个树。这时郁垒开始后悔了,年也开始进攻人类了,无意间雨儿和妈妈发现鞭炮可以驱赶年兽,她们就连同镇子上的人们一块放起了鞭炮。最终,郁垒和神荼竭尽全力找到了年兽的弱点,最终还是人类和神仙团结一致才击败了年兽。人们都开心的笑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门神。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知道了年的传说,还让我懂得了虚荣最终带来不好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心怀正能量。人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胜利。

2012观后感2

蓝精灵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小精灵,但它们的幸福生活却总是被格格巫所破坏,正是蓝精灵那可爱的面容和执着的精神激发了导演创作了这部电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蓝精灵生活在精灵村,格格巫一直想取得它们的精华来增强他的魔力,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抓住它们。有一天夜晚,蓝、笨笨、蓝妹妹、聪聪和格格巫误闯入一个神秘的’地方——纽约。格格巫开始追捕它们。笨笨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男人的箱子里,来到了这个男人的家。在这段日子里,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蓝爸爸带着其它几个精灵找到了笨笨,他们都想回家,于是开始寻找望星镜,但也给这个新家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后他们找到了望星镜和开起蓝月亮的咒语。正在这时,格格巫追上了他们,拿到了魔棒,抓走了蓝爸爸。最精彩的一刻来了,聪聪念出了咒语,它叫来了村里的伙伴开始了这场战斗。格格巫被打得落花流水,魔棒也弄飞了。笨笨一个箭步抢到了魔棒,把魔棒对准格格巫,格格巫一下子被电到了远处的垃圾堆里。精灵们胜利了,它们如愿以偿里回到了魔菇村。

这部电影让我难以忘怀,蓝精灵们既可爱调皮,但又聪明伶俐,它们执着的精神更打动了我,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永不言败。

2012观后感3

周末,我去看了电影,我把看的电影的一小段讲给你们听听吧!故事发生在法国,有一个六个人的家庭.爸爸去打仗了,妈妈带着露茜和她的2个哥哥及1个姐姐一起生活。因为他们住得地方太危险了,妈妈把他们送到乡下一个安全的`地方。

有一次,四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时,露茜藏到一个大衣柜里,不想却到了另一个国家.那里下着大雪,露茜碰到了一个半羊人,在半羊人的邀请下,露茜来到了半羊人的家。半羊人对露茜催眠,本想将露茜交给女巫,但露茜用她的善良感动了半羊人,半羊人协助露茜逃离了这个国家。

后来,露茜和他的哥哥姐姐不小心又闯入了这个国家,露茜的小哥哥因为一盒糖投靠了女巫,离开了大家.露茜和他的大哥哥姐姐决心救出小哥哥。在海獭夫妇的帮助下找到了狮子王—-阿斯拉,并在他的帮助下齐心协力打败了女巫,救回了小哥哥。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感动,如果要我评分,我会给它打100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不仅很好看,而且还非常有意义。从中,我学到了,一个人不能撒谎,要与人为善;一个团队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团结。由此我想到,一(五)班要靠所有同学的努力才能得到流动红旗,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一(五)班争光。

2012观后感4

上周我参加了由晨曦计划承办的观看记录片《老师》的活动,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真挚的话语,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乡村教师深深的感动了,他们是最美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

我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这些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其中有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由于学校简陋,她把学生安排在自己家中学习,长达数年。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她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她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孩子们的心。影片中有一位农村女教师在一间教室教着两个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她教的极其认真,并且她还拿着自己家的粮食到学校亲自给学生做饭,吃饭时,她看学生吃饭的目光好像是一位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吃饭一样,慈祥,和蔼,幸福。她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以校为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她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观看是其一,领悟是重点,师德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发展自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在这些教师的故事中,悟到了什么?怎么将它转化成自己的理念?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2012观后感5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感受犹如泉水般,涌现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气、可悲的时刻。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抢劫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现在,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心头: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答案只有一个——清政府太无能。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因为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2012观后感6

“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我正在摇头晃脑地背着儒家学派的精华《论语》。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共有二十章,有些涉及学习与礼仪,有些阐述了做人之道。比如上文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大人们经常挂在口中的至理名言。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子贡请教老师:“子张和子夏,谁比较杰出?”孔子说:“子张的言行过于急进,而子夏则稍显不足。”子贡说:“那么子张就是更好一些吗?”孔子笑着回答道:“过度和不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你做过头了,就和没有达到的一样。此刻,你是否觉得惊讶?难道做过了和没达到的`是一样的吗?

“过犹不及”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一旦与生活相遇,不少人成了迷途的羔羊。

明朝时,有一个人被称为“永乐第一才子”,他就是解缙。因为他编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制《永乐大典》,皇帝便对他赞赏有加,并把他视为“第一宠臣”。可是皇帝刚给了他几分颜色,他便准备开染坊了。有一天,他向皇帝报告:“有一位皇子越礼了。”于是他就被皇帝在心中埋下了不快干涉第一家庭的内务。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不过什么事儿他都要插两脚。终于忍无可忍的皇帝发怒了,让他到边疆去扶贫。于是这位大宠臣就这么覆灭了。解缙啊解缙!你也管得太宽了!你不去安心编书也就罢了,居然敢到太岁爷的头上动土。难道你没有读过《论语》吗?“过犹不及”啊!

如今的校园中,“豆芽菜”和“汉堡包”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为了减肥,少吃甚至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成了一棵棵“豆芽菜”;而另一些人呢,经常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成了一个个“汉堡包”。这两种不健康的人群不都是“过犹不及”最好的例证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拿捏好分寸,不然就会“过犹不及”。《论语》中像这样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还有许多,快来和我一起学习吧!

2012观后感7

上个星期天,我看了电影《2012》。现在想起,我的心中还是会涌动着很多感想,还是会觉得很震撼,还是会想起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部电影主要是根据玛雅历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会毁灭的传说,描绘出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地震、海啸等特大灾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和人们面对灾难的表现。其中,发现世界末日要到来的人是印度的科学家;而最后,制造好“方舟”,拯救人类的是中国,我为中国和亚洲感到骄傲。

在电影《2012》中,主角叫杰克逊,他在发现灾难来临时,立刻带上自己的家人,开汽车,开飞机,历尽艰难万险来到中国,在一个造“方舟”的工人的帮助下进入了方舟。可是却因此给“方舟”造成了损坏,差点害死了全船人。于是杰克逊冒着生命危险与儿子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了故障,让大家都得救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犯的错需要我们去承担!”我很佩服他在这种危急时刻选择了知错就改,勇于承担。

影片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美国总统。灾难来临时,这位美国总统选择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学家们发现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而不是隐瞒真相,让人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美国总统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我会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这位美国总统是最有权力上“方舟”,逃过这次劫难的人,但他却认为惊慌的人们需要有人指挥;恐惧到了极点的人们更需要有人去安抚。美国总统最后选择了留下,被海啸淹没。他做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做到得伟大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但也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一个黑人在白人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选择了努力与奋斗,最后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今年的感恩节,与两个女儿一起出现在白宫,接收国家火鸡协会按传统向总统赠送的火鸡。曾计划把这只伙火鸡吃掉,但女儿上前阻止,他就没有吃,并且假装严肃地把手放在火鸡的头上,说:“你被赦免了。”在威严的总统和慈爱的父亲之间,选择了做一个慈爱、幽默和会让女儿快乐的父亲。相信这样的总统,这样的父亲,在碰上《2012》这样的灾难时,也会做出像电影中的总统一样的选择!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但我更希望我们在现在选择健康,选择环保,让《2012》的悲剧永不出现!

2012观后感8

看过多次灾难片了唯有这一次让我如此的惊奇,最近一直在看全球变暖的一些话题和资料,但是想比较2012里的描述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地方让我很差异

1、太阳怎么了?我们知道太阳还有将近50亿年的寿命,而这64万年对于太阳来讲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而已,在整部电影中玛雅人的年历推算是时间的起因,而这64万年的大周期对于我们对太阳的理解似乎不同,我们知道太阳每个11年会有一次黑子周期,而这个时候太阳风和辐射的强度会比较大,但是就算是电影里的那样强大的辐射,也无法影响地球板块的运动,如果如此大的板块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全球性的抬升和下降,甚至是板块的断裂,这需要地球内部的剧烈变化,我想地球的核心是稳定的,对于一个铁核的地球来说,重金属要发生不稳定必须有非常大的压力,使原子结构破碎,重新组成新元素,可是铁是非常稳定的元素了,就连太阳耗尽氢元素,变成红巨星也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能量来破坏掉铁原子结构

2、地球的磁极倒转,南极变北极,北极变南极,这个在地球上磁极变化是有历史根据的,但是如此短的时间发生逆转也是不合清理的,如果磁极要发生清零,那么这个过程应该是很缓慢的,怎么会在瞬间完成呢?如果磁极发生变化,也许宇宙射线会摆脱磁场的保护进入地球,那样会射线杀死的生物应该多一些,但是发生板块的断裂,巨大的地震和海啸,是不太可能的。

3、地震和板块运动如此强烈的板块运动不亚于我们被一颗小行星撞击,()但是10公里以上或者15公里直径的小行星能够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吗?显然不能,那么如此剧烈的板块运动其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能量从合而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会否带来引力场的变化,那么月球会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呢?这些问号都出现在我的大脑中。

总之看了这部电影后,觉得非常好,拍摄的效果逼真如实,更多的给我带来印象的不是地球的变化,而是人情的变化,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这种仅有的生存机会面前,出现了丑陋与和爱,最红爱让人们战胜了危机,因为只有爱才是我们人类继续生存的法宝。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的生存非常脆弱,如果明天说人类将会被毁灭也并非不可能,我们生存在一个脆弱的生物圈中,如果我们继续排放污染,继续砍伐森林,继续屠杀其他动物,破坏地球自然环境,那么大自然自然会淘汰我们,而这比2012中的情节更加真实与现实,我们在不断开发宇宙的过程中,请不要忘记地球才是我们现在唯一的伊甸,唯一的家园,也许这个地球唯一不缺少的生物就是“人类”吧!

2012观后感9

星期五,我们看了一部感人的片子,讲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没能和家人团圆的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在这些孩子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有两人,一个是五岁的小金梅,还有一个是和我一样大的12岁的龙英。小金梅虽然只有五岁,却已经成为奶奶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了!她每天要砍柴,帮奶奶做家务。她只有一个玩具,就是一根毛线绳,她会编许多东西,如降落伞、小蜘蛛等。她每天都要看小学生们背着书包去上学,也经常到学校偷学。在片子里,小金梅在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上,站在教室门口一动不动,可在快结束时,小金梅哭了,因为她太累了,回到家,金梅又向奶奶要书包,要爸爸妈妈,奶奶看着哭泣的小金梅,只答应给她买一个芭比娃娃的书包,却没办法答应她见她的爸爸妈妈。在节目中,小金梅表现出对亲人的失望,却在见到父母时,开心地哭了!在金梅所在的县里,像金梅一样的学龄前儿童一共有30831人,幼儿园27所,入学率只有10.47%。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龙英。龙英每天5点就起床了,她用一个小时,把家里所有的活都干完了。她每天必须在6点时出发上学,因为上学的路需要三个多小时,她有时会带一些土豆放在半路上的`一片小树林中,因为她吃的早饭要支撑她度过一天,到放学回家,大约8点才吃晚饭,所以她放在小树林中的土豆,是维持她回家的能量,也有一些同学会偷吃她的土豆,但龙英从不计较,因为大家都会饿的!在上学路上,龙英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十几公里山路,每天往返6小时,才能完成一天的上学、放学工作。就是在这样的上学条件下,龙英刻苦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看着这样的故事,我深有感触。小金梅关心他人、不屈不挠的品质让我感动;龙英坚持不懈、宽以待人的品质,让我敬佩。我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中饭吃得好,吃得饱,可还会有浪费,有父母的关心,却还经常生父母气。

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不用为温饱而发愁,不用为如何去上学而烦恼,更不用在寒冬里打地铺。爸爸妈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多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回报父母,回报老师!

2012观后感10

看了这个特殊的家长会后,给我的感触很深。当时我们同学就说:“我们去支教吧。”大家都觉得好。可是另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让我们大家都醒悟的话,她说:“难道我们去支教,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就一定有书读吗?”是呀,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家沉默了…

说真的,看到前面的俩个小孩时,我流泪了,我很感动。看到小金梅站在教室门口,那渴望的养神,不停地盯着黑板上那一笔一划的粉笔字,她甚至都不肯休息离开一会儿,直到下课前几分钟,她忍不住哭了,哭着说:“我站累了,我好累。”她说她想上学、想有一个书包、想有自己的桌子、凳子。那一刻,我的泪不由得滴下。当她回家哭着跟年迈的奶奶说她想上学,年迈的奶奶看着伤心的孙女,自己也忍不住抹起眼泪,她很无奈,家庭的贫困实在供不起孙女。看着哭着的小金梅依偎在年迈的奶奶身边,那一个画面让我感到很心酸,奶奶的无奈和孙女的渴望,那种心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情。

五岁的小金梅,却有六年没有看见过父母。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小金梅而言,那仿佛就是一个世纪。这六年里,她只有奶奶的.爱,“爸爸妈妈”对于她而言只是俩个词,她很少感到父母的爱,哪怕是一个拥抱。

对于她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被留守过,童年时的我,拥有父母的爱。孩童时的我,也曾经渴望上学,所以那种心情我能体会。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送我上学直到现在。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位老师带着十几位乡下留守儿童,坐火车去城市里探望打工的父母,这则新闻还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年轻的老师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她的前后都是孩子,孩子们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还有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帮着老师照顾者这些孩子。这一张照片既让我感到又让我感到难过,感动的是这位年轻的老师,她拥有无限的爱心,为了让孩子感受多一点父母的爱,不远千里的带着孩子来看望他们的家长,难过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城市里默默无闻,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最劳累的工作,但是却没有一点的时间回家看看自家的老小……

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发展。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可是谁曾想过,剥夺的是留守儿童的爱。

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让幸福充满千万家。

2012观后感11

2月28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关于留守山区儿童情况的节目——《春暖20xx——特殊家长会》,看罢走出放映室,我的心里只有两个字——沉重。

节目中几个孩子的身影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3年没有见到过父母的5岁孩子唐金梅和6岁孩子裴国艳,被寄养在姑姑家的13岁孩子陆泽利,每天上学要走3个小时山路的龙英……他们只是我国5800万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58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它差不多是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总人口数量!这个数字中,隐藏着多少个生活、学习及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饱含了多少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想到此,我不由一声长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重量!节目中的留守孩子,人们深深为他们物质上的贫困而叹息,对我来说,更关注的是他们心灵上的孤独寂寞和教育上的种种缺失!3+4=5,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可能感觉好笑,也可能感觉震撼,但我们更要理解曾不识一丁的奶奶的无奈!这就是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活生生的现实!今天的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为了家庭生计背井离乡来到了城市,他们或拖儿带女,或夫妻结伴。为了工作方便,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后者。这样便把老的小的留在了家里。同时也留下了数不清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最突出的是教育问题。

爷爷奶奶对孙儿孙女的关心,用无微不至形容还觉不够,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孙辈们就好!他们一味迁就,有时不计后果。对待孙儿孙女,就像服侍皇帝。物质上的一切要求,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满足,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做到底会怎样?娇宠、自私自利,懒惰、不求上进,成为了当今多少儿童的通病。想到几十年后我们国家的栋梁就是他们,我不由感到透骨的寒冷!这样的孩子,能够支撑起社会的大厦吗?这样的接班人,能够使中国继续保持繁荣昌盛?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教育工作者,都不能不思考和忧虑这样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我们的教育,却没有飞起来。面对这么多的留守儿童,我彻夜难眠!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而且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携起手来,用无尽的宽容和爱,去融化他们身上的种种冰棱,让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