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疯狂创业
2015年,23岁的徐志岩拿到了1亿元融资,此时他面临两个抉择:究竟是继续沿着老路走,还是彻底转型从头再来?
2014年,徐志岩创办好厨师,积累10万用户、4000名厨师,日均1500单。这位90后CEO频频在聚光灯下曝光。
当一批接一批的O2O企业倒在路上,他才幡然醒悟,创业不能儿戏。我不能做一家烧钱的公司,我一定要做赚钱的公司,他斩钉截铁地说:“创业不是谋生。”
创业究竟是什么?这个答案至少在Liking Fit 创始人兼CEO徐志岩心中变化了三次。
如果是为了赚钱,徐志岩从小就没停过。为了批发报纸,他曾问家里借了十几元,报纸批发价0.3元一份零售0.5元,最后卖了二十多元,在回家路上连本带利全花光了。
十八岁去北京,徐志岩一天打三份工,早上去档口切配菜,中午吆喝一嗓子,一个月挣900元,包早中两顿饭;下午去健身房当教练,晚上带操课,基本工资3500元,操课一节80元;深夜再去KTV打扫包房,打扫一间赚10元。
徐志岩算得很清楚,一个月至少能挣小两万元。但比起同个健身房的主管经理,人家打一份工都比自己打三份挣得都多,徐志岩第一次意识到阶级的差异,规则是别人给你下的圈套,你像一头驴一样蒙着眼睛一直转一直转,有一天把布摘下来,开始指挥别人去干的时候,你一定不是一头平凡的.驴了。
他白天工作,晚上就回家模仿经理的言行举止。第二年,徐志岩终于面试成功了健身房店长的职位,平均每个月完成30万元业绩,自己能有一两万元的提成。
但好景不长。2012年,中国健身行业遭遇最大的瓶颈期,恶性价格战、管理跟不上、预付费制度弊端等问题让无数健身房倒闭,徐志岩一同被逐出门外。
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徐志岩决定找一家创业公司从头做起,他曾在51Fit做BD,跑遍了北京五六环的健身房、台球厅、羽毛球馆,结果这家公司没能抵抗住团购网站兼并和死亡的风暴。
谋生是在谋我的生存,创业你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再次遇挫,徐志岩发现自己距离创业还有很大短板。他开始在创业公司打工,疯狂地换工作,每两个月换一次,两年去了十几家互联网公司。
公司提供的入职培训,成为徐志岩最大限度学习互联网真实有效知识的来源。他的频繁跳槽,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倒闭了,一部分原因是被人挖到新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