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

  独立带班报告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独立学院迅猛发展,商务统计课程是一门以数学理论为指导的应用性课程,而其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解并…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插图

  独立带班报告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独立学院迅猛发展,商务统计课程是一门以数学理论为指导的应用性课程,而其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解并能应用商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于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竞争力大有帮助。本文基于作者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从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独立学院商务统计的教学现状,进而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给出了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上的施教建议。

  【关键词】商务统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成果,是大众化教育的产物,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独立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商务统计课程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课程,主要是为商务管理、经济学等方向的学生概念性地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商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作者在给独立学院的学生讲授商务统计课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针对这些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 学生对统计学认识不足,不知统计学有什么用

  1.1 不知统计学为何物,总以为是数学的延伸

  由于在中国大学里面统计学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过去以及现在的很多统计教材和统计教学都有浓厚的数学味道,这使得目前我国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商务统计课程虽然加了“商务”二字,但重心仍是统计,所以对统计学的各种错误看法在商务统计教学中也经常出现,独立学院的学生经常会问到“商务统计和高数哪个更难”。这看起来只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其实反映出来的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特点:惧怕数学,惧怕与数学有关的课程。为此需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学不是数学,统计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指导行为的方法,商务统计则是将这种哲学思维应用到商务领域,所以更加不是数学。数学是以公理为基础,以归纳演绎为基本思想方法的逻辑体系,逻辑正确,则结果正确,逻辑错误,则结果也是错的;统计学的研究需要在各种假设的基础上来研究未知的对象,所以统计学的结论是不能证伪的,统计学里没有“对”和“错”,只有“好”和“坏”,这与数学差别很大。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众多的可能中找出最可能,然后据此来进行各种推理,做出我们认为最正确的决策。

  1.2 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具体数据入手

  分析数据、提出对策是让学生理解统计、应用统计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商务统计的教学中也应多让学生做一些开放式的习题,让他们真正利用学到的统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少要学生进行枯燥的公式推导,把统计知识的应用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不会把统计课上成数学课。

  让学生明白统计知识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在上课的相关章节插播一些与统计有关的影音资料。例如在讲解条件概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德州扑克大赛决赛的视频,这个决赛视频的特点是牌面上每发出一张新的公共牌,后台就会根据对阵双方的手牌和当前的公共牌情况计算出当前情况下对阵双方获胜的概率各为多少,并且这个概率会一直更新,直到比赛结束。非常直观,且浅显易懂,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明白条件概率的本质就是在当前已知的数据基础上对未知事件做出的概率判断,已知的信息有变化,由此得出的概率也会跟着变化。这既能让学生明白条件概率的本质,又能让学生明白条件概率的具体应用。这局比赛的过程跌宕起伏,在最后一张公共牌发出之前本场比赛对阵双方获胜的概率分别为90%和10%,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获胜几率只有10%的选手取得了胜率,这就能让同学们更加明白统计学的.结论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相对的“好”和“坏”。

  2 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对统计学有畏难情绪

  2.1 数学基础薄弱,畏惧公式定理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课程的开设对象都是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在独立学院里,学生们的数学基础本来就较为薄弱,较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类课程兴趣不大,直接导致他们大一的数学类基础课学得并不扎实,面对一门公式和数据遍布书本的商务统计课程,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数学,第一反应就是畏惧,直接导致学习热情大减。目前有些独立学院所选的商务统计教材在理论方面过于偏重数学公式的推导,仍然有比较复杂的积分求导等运算,这也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有部分商务统计的教材只是把统计学教材里的例题换成了商务案例,,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却较少提及,这样的教材也不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

  2.2 简化数学推导,讲解定理内涵

  首先,商务统计教材的选择应以应用为导向,学习难度上以应不需要很深奥的数学知识为标准,只需要具有一些代数方面的常识即可。笔者任职的独立学院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最终在学科专家的建议下选择了辛辛那提大学戴维安德森等三位教授编著的《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的中译本作为教材,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简化了繁琐的公式推导与证明,紧密地将统计学与商务和经济实践相结合,既介绍了统计的方法,又介绍了统计学在商务与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真正以应用为导向,在每一章的开篇部分都有一个实践案例,学生能够一开始就对即将学习的概念或原理有一个感性认识,且这些案例又都新鲜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出现数学推导,而应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授那些数学推导难度较大而又非常重要的公式、定理。例如中心极限定理,这个定理在统计推断中非常重要,但其证明过程较难,这时候可以向学生非常直白地阐述这个定理的思想,笔者常举的例子就是平均身高,如果随机选取班上30个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然后求出平均值,那么这个平均身高是否有可能为180cm?是否有可能为150cm?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随机抽到的30个同学里面应该是有高有矮的,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也不应该是180cm或者150cm这种较为极端的情况,而更可能的是一些比较正常的数字,例如160cm~170cm,也就是说这个平均值取到极端值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取到正常值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不就是正态分布所描述的情况吗?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中心极限定理: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就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有了感性地认识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定理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定理里面的每一个专业术语和限制条件,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记忆和应用这个定理,然后再结合统计软件,用电脑逐步演示样本容量从小到大变化时的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曲线图,那效果就更好,这样,一个统计学里的重要定理就会深深植根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