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关于桥的书籍、文章或故事后,对桥的形象、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取决于读者对桥的理解和感悟。读后感通常包括对桥的描述、评价、个人情感和思考等元素,旨在表达读者对桥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桥的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桥的读后感1
今天,我有幸读了《人桥》一文,我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道理是多么需要我们牢记啊!
这篇文章讲了解放军某部追击敌人时,遇到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过不去。三班和一班的战士跳进河流,把仅有的两架木梯扛在肩头,迅速搭成一座平稳的人桥。其他战士快速地从桥上走过,搭桥的战士也不畏刺骨的寒流,在战友的帮助下成功过河,一举歼灭了敌人。这是多么团结啊!
这篇文章里的战士有着大无畏的团结精神。如果他们没有这种精神的话,就不可能及时歼灭所有敌人。那可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可以看出,团结是多么重要啊!那么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少类似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拔河比赛时,同学们拼尽全力向后拉,不顾手已被勒红,脸已经大汗淋漓,始终不肯松开最后一口气。最终,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只要团结一心,把决心拧成一股绳,众志即成城,聚沙即成塔,最终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团结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记住“众擎易举”这个成语的含义,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迎接那灿烂的、耀眼的、崭新的日出!
桥的读后感2
最近,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令人感动的课文——《桥》。充分体会到了一位心系群众、不循私情的老汉。
课文内容讲述了一次黎明,某村庄发起大洪水,又下起倾盆大雨。在十万火急之下,聪明的老汉迅速将一百多村民带上桥,并且让党员排在后面。其中有一个党员站到了村民的前面,但被老汉阻止了。最后木桥塌的一瞬间,老汉和那名党员,也就是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读到了最后,我才发现,这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竟是老汉的`儿子。使让我鼻子一酸,感受到了:父母最重视的人是自己的孩子,这里的老汉为了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群众的安全,把自己的儿子往死里推,丝毫不留情面。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一位不循私情、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汉。
可是,这样也有不好的一面,老汉为了让别人先走,自己与儿子的性命却抛在了九宵云外,让自己的老婆孤独后半生,老汉这种品质虽好,但也该为老婆以后日子着想,哪个当父亲会不顾孩子的生死?都会全力以赴的去保护。所以,有这种品质是好,但是也要顾全大局,不让自己的亲人伤心。
老汉大公无私、不循私情、心系群众、先人后己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让这高尚的品德代代相传。
桥的读后感3
一道弧线的划出就意味着一只老羚羊坠入万丈深渊一只年轻羚羊成功飞渡,无数道弧线的划出就意味着无数只老羚羊的逝去无数只年轻羚羊的获得了新生……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悲壮的旋律,泪水刹那间盈满了我的眼眶。一只只老羚羊为了求得种族的延续,在危难时刻,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一只只小羚羊搭起了一座座生命桥,托起了小羚羊的第二次生命。老羚羊的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唱响了生命的壮歌,闪耀着神圣的光辉。
我的心中升腾起无尽的崇敬和酸涩。试想,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其实,老羚羊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惊人的飞跃本领跃过悬崖,可是它却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小羚羊,将满满的爱留给了小羚羊,那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神圣。在老羚羊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我牺牲,果断勇敢,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美好品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老羚羊”进行着爱的飞渡,他们传承着无私而博大的爱。在抗非时期的白衣战士叶欣,夜以继日地抢救非典患者,完全忘记了自己,最后到在了抗非的战场上;谭千秋老师在危难来临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躲在课桌下的四个学生,自己被混泥土砸得血肉模糊……
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更有价值。当你的生命能为他人开花时,你的生命之花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能为他人增添一片温暖时,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让我们把那绚烂的“生命桥”永驻心间,绽放出平淡无奇却又纯洁幽香的生命之花。
桥的读后感4
在去年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星星的桥》。这本书里的许多情节都另我记忆深刻,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韩青辰,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是国家一级作者。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和爷爷相处的故事,爷爷的“桥”给了星星很大的支持。在星星老家后院有一条河,对面有一位小奶奶,河上有一座桥。一天星星偷偷过了河,小奶奶款待了他。在与小奶奶的谈话中星星得知小奶奶的儿子、田谷、很多很多人、甚至那些牛都从那座桥上掉下去,无一生还……
第二天爷爷把星星带回城市就去北方打工了,星星曾问爷爷:“工地辛苦吗?”爷爷笑着说:“喜欢做的事情不辛苦。”春节前爷爷回来了,他生了一场大病,星星在最后的一场考试结束时被妈妈连拉带拽拖进医院,星星猛喊“爷爷”,一声比一声响。可爷爷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那天晚上,星星看了爷爷留给她的信。信里说爷爷从小就喜欢小奶奶,小奶奶的儿子在桥上乘凉不小心掉下河。当时爷爷抱着爸爸,没有参加救援队,这是爷爷一辈子的谴责。他把所有的钱都给了星星,星星按照他的遗愿在清河造了一座桥。“清河像洗过一样透明如镜,它倒影着天空的湛蓝,河岸的翠绿和金黄,顺便也倒映出一座洁白如蛟龙的新桥,白的栏杆像翅膀,桥面平整宽阔足够跑马。”从这句可以看出星星对桥的喜爱,因为这是爷爷和她的桥。
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启示,人活着就需要知错就改,否则逃不过良心的惩罚。面对过错是很艰难的事情,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就像我们离不开修正带一样,人生也需要不断的修改、校正。
桥的读后感5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读到《星星的桥》开篇的这段文字,我就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
手捧书本,沉浸在如诗的文字里,读着,品着,回味着,书中的三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深深地震撼着我。
“喜欢做的事不辛苦!”书中星星的爷爷早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不顾家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去工地打工挣钱,为了圆为家乡的清河建一座牢固的新桥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在星星看来,这是多么辛苦;在星星的父母看来,这就是犯傻。可爷爷却说这是一种享受。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但读着读着,我明白了,当你心中怀有梦想,具有坚定信念的时候,即使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你都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会享受到实现梦想过程的喜悦。我们生活中也也是这样吗?当你喜欢干这件事时,就会沉浸其中,又怎会感到辛苦?
“人活着应该知错就改。”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语,星星的爷爷却用了一辈子去证明。他为自己没有加入救援队伍去挽救那个不小心掉下河的孩子,而受到了良心的惩罚。他说:“面对是很艰难的事情,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就像你写作业离不开修正带一样,人生也需要不断地修改、校正。”他用自己的一生,辛勤工作,为清河建造了一座结结实实的栏杆桥,保护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弥补多年前的缺憾。生活中,我也常常犯错,也很快会认识到错误,但真正做到知错就改,知错能改的却很少。星星爷爷的这种勇气与坚持实在令我钦佩。
“你不懂,这不是钱的事。”当看着安详去世的爷爷,星星的妈妈伤心地说道:“老爸真是,早知道我们赞助他,造桥也花不了几个钱。”星星的爸爸就是这样回答她的。爷爷走时显得满足和欣慰,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双手攒够了建桥的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为以前的过失而忏悔。有些事,并不一定是钱能解决的,关键是人们的那份心,那份情,这比金钱更珍贵。
读着文字,想象着那座让乡亲们啧啧称赞的新桥,我想:从《星星的桥》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世间的哲理。
桥的读后感6
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或许会以为内容是讲桥的,其实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黎明,洪水席卷了村庄。党支部书记——老汉指挥着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逃生。他还把一个小伙子揪到了队伍的最后面,因为他是党员,按老汉的理论应该排在后面。全村人逃离后,他和小伙子却被淹没了。最后点明,小伙子竟是老汉的儿子。
文中的老汉是多么伟大呀!他不顾自己安危,帮助全村人逃生,还亲手阻断了自己儿子逃生的路,尽到了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他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老汉这样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事例也有不少。比如郭明义,入党三十多年来,他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捐出一半以上的工资来救助穷苦的人,20xx年无偿献血总计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十倍;比如建国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丛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义工服务36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还有那些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了修铁路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这些人,这些事难道不令我们感动,不令我们流泪吗?这些为了他人,不顾自身的人,难道不算是我们的榜样吗?
如果大家都像他们一样无私奉献,还会有谁是不快活的,有谁是不高兴的呢?所以我们要学习老汉,学习郭明义,学习丛飞他们的精神,让世界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桥的读后感7
我打开书本,开始预习《桥》这一篇文章,读着读着,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山村一百多号人惊慌失措、你拥我挤的向那小小的桥“进攻”,而这时,村里的主心骨——党支部书记,那个深受村民拥戴的老汉,沉着冷静的站在人海中,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人们停住了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不愿上进的行为,到我这儿报名。”竟没人再喊。人们纷纷踏上了那座唯一的求生通道。就在这时老汉突然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读到这里,我困惑:为什么要拉住他呢?小伙子都已经走上桥了。村民走完了,只剩下那个小伙子和老支书。水,爬上老汉的胸膛,老汉却一把把小伙子推上了桥:“快走!”语气是那样的坚定。可惜,桥崩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被洪水冲走了!一老一少就这样被波涛汹涌的洪水吞没了。我也喃喃自语:“多好的老支书啊!”也迷惑不解:为什么他要拉住小伙子?又为什么最后把它推上桥?文章的结尾出现在我的面前:“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扶着,来这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泪水再一次迷蒙了我的双眼!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毫不害怕,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比如,李剑英,他是一位英雄试飞员。他死后给予他的颁奖辞这样写道: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损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0xx年的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是啊,这些普普通通却又实实在在的平凡人,不!不是平凡的人们,在公与私的面前,他们选择了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这些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桥的读后感8
暑假,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桥的读后感9
再别康桥,始终是字字见真情,声声忆回长。它的三美将永远留于我的心间!
一、音乐美
全诗连用三个“轻轻的”,语句连贯,和谐动听,显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叠词等写作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令人回味无穷,回忆悠长。
再别康桥,恰似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
二、结构美
通读全诗,此诗共四行一节,第一节诗行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数变化中见整齐;行文押韵,逐节换韵,并对仗工整,有行云流水之美感。
又通过描摹不同方向及视觉,含蓄而又直白的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处处见真情。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精选的设计图。
三、意境美
全诗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又悄悄离去,而那至深的情丝,全挥之不去。
作者以“西天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景观,通过絢丽的色彩及动态的描写,勾勒出一幅依依不舍的离别图景,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舍,惆怅与淡淡哀伤。全诗情景交融,情感若有若无,引发读者无限遐想,含蓄的暗示出作者的朦胧情思并给人幽深,琢磨不透,含蓄的美感。
再别康桥,又是一段若有若无的情感,带给人一种梦一般的轻盈,飘渺!
桥的读后感10
看到“仙境之桥”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一个仙境吗?是怎样的桥呢?
书中的主人公杰西是一个喜欢赛跑的人,他每天早晨起来跑步,干活,去上学。他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每天都叫他干这干那。他喜欢画画,但爸妈不认可。他想成为五年级跑得最快的人,可是班上来了一位女同学莱斯莉跑得比他还快,但他们后来成了好朋友。是莱斯莉改变了杰西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特雷比西亚王国,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秘密王国。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奇特生物,如巨人怪,松鼠怪,黄蜂小奇兵等。在这里,他们脱离了老师,脱离了八年级讨厌的同学,脱离了一切,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快乐。但是最后莱斯莉因为荡到对岸的绳子在中途断了而死,读到这里又让我觉得非常惋惜,那杰西一定更难过。
同时我也看了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觉得特雷比西亚王国是那么神奇,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最后莱斯莉死了的那个片段,又是那么的感人,让人泪目!
书和电影的内容都是一样神奇,有趣,感人,都能让我感受到莱斯莉和杰西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勇敢,想象力丰富的人。书中有着更多的细节,更具体,而电影能直观立体的感受,所以书和电影都非常值得我们去观看!
桥的读后感11
读《桥》这篇课文我甚是感动。眼泪一直在我眼眶里打转。
故事发生在黎明的时候,有个村子正受着山洪的侵蚀,人们惊慌的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涌去。“那座窄窄的木桥怎么可能容下一百多号人呢!这个村子的人定是必死无疑呀”,这个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忽然我的耳边响起一个沙哑而又洪亮的话语“桥窄!不要挤,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面!”人们听了这句话立刻排成一队,有序地走过木桥。我在定睛一看原来是村党支部书记,老汉!老汉不停的指挥人们安全逃离。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水渐渐窜上来,舔着人们的腰。最后只剩老汉和小伙子,老汉让小伙子先走,结果两人都被大水给吞没了。读到这儿我不仅惋惜起来,为了这个村子失去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多么好的书记啊!再读到后面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
此时此刻我的心更是激动不已,为老汉那先人后己,临危不惧,父爱如山的精神给打动了。在仔细想一想平时自己是多么的自私,专顾自己的从不为别人着想,真是羞愧不已啊!
老汉呀!你用生命建起了一座生命的桥,用血肉建起一座不朽的桥,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