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读后感(5篇范文)

腊八粥读后感是指对阅读《腊八粥》这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灵感悟。它可以是关于文章主题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欣赏,或者是读完文章后的心灵震动和对生活的思考。总之,腊八粥读后感是…

腊八粥读后感是指对阅读《腊八粥》这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灵感悟。它可以是关于文章主题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欣赏,或者是读完文章后的心灵震动和对生活的思考。总之,腊八粥读后感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解读,具有个人情感和主观性。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腊八粥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腊八粥读后感(5篇范文)插图

腊八粥读后感1

“初学喊爸爸的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腊八粥给我的印象是暖和浓稠温馨的,把大枣、栗子、花生仁儿、桂圆放在锅里跟红小豆糊糊涂涂煮在一块儿,冒着热气儿,再放些白糖,就成了一锅美味的腊八粥。读了沈从文的《腊八粥》,我更是有种想让妈妈赶紧做一锅,马上来一碗的冲动。沈从文(1902-1988),作家、文物专家,我喜欢他清新活泼的写作风格,叫人读完以后不禁回想。诺贝尔奖文学委

员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曾说过“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他不幸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去世的话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就是沈从文,他把锅里的腊八粥比喻成“一碗正在叹气的粥”,我还真是头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想法呢!大清早,庭院里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夜晚,院里传出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勺子敲打碗的声音……那个腊八粥的夜晚真是如梦如幻。

八儿非常想瞧瞧母亲怎么熬制腊八粥,便让母亲把他抱起来看。他有一颗好奇心,奇怪为什么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粥为什么是深褐色的,母亲给他耐心讲解,说罢,便把他放了下来。八儿嚷着要吃三碗粥,还都是放糖的……读完这些,我很眼馋文中的八儿有这些儿时的快乐。想想我小时候,感觉腊八粥就是平淡无奇的’,只是尝尝味道罢了,从没考虑过其他问题。而八儿却不一样,他对身边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疑问在心里,获取答案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为什么我不能像八儿这样,留心观察身边的每样东西,去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我住在一个小区里,没有朋友。我的快乐不是源自书本,就是一些电子游戏,经常整个下午闷在家里,对什么事儿都不闻不问。看书烦了,就打开计算机玩游戏,两者不停重复,乏味极了。父母经常讲一些他们小时的乐趣来馋我,比如跟伙伴们一起弹玻璃球、滚铁圈、跳皮筋、跳房子、掷沙包等等。我太向往他们的童年生活了,想得失魂落魄!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跟这相比,周末抽空儿带我爬山,简直就是奢侈了!

我很失望,但我不应该责备父母,辛苦工作一天,争取回家来静静的休息一下,确实没什么心思陪我下楼玩。

我要自己去观察生活!你知道腊八粥与释迦牟尼成道有关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与佛教有关,太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你瞧,我现在又对糖产生兴趣了。糖为什么有的甜,有的不甜却散发清香?制造原料有什么区别吗?甘蔗有几种?我通过查资料的方法去获得答案,心情好时还会向父母显摆一下,满足了好奇心,我就能睡个好觉,做个美梦。

我已经开始学着观察生活,享受生活,提问生活了,每天懂一点儿,对此我感到很快乐。你呢?

腊八粥读后感2

冬天,对于忙了三季的农家人来说,是难得的闲歇时节。可一进腊月,又会逐渐忙碌起来,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忙着上街购物,一股节日的气息四处扑来。最饶有趣味的,当属过“腊八”节。腊八,既是一年的总结,又是过年的前奏,年的味道从腊八开始,越酿越浓。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我们全家人都能喝上母亲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在我看来,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干果、杂粮、干菜逐一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来放在箩筐里风干,除此之外还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红丝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腊八节当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了,她把头天晚上精心准备的红小豆、绿豆、白芸豆、栗子、桂圆、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地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屋里有光亮,我们边系扣子边趿拉着棉鞋往外跑。

边说,她边把最难熬的几样干果和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浓浓的`香味儿便飘散开来,馋得我们一遍遍催问,怎么还不出锅。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口水直流。又是一年腊八到,超市里早已经摆上了琳琅满目、口味繁多的腊八粥原料。然而,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是一种透人心田的暖。

腊八粥读后感3

《腊八粥》这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冰心写的。作者以饱含深情和寓意的笔调,以腊八粥为线索,叙述了全家三代人对“腊八”的不同理解,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挽和礼赞。

作者以“母亲祭母”、

“我祭母亲”,第三代孩子们祭周总理的写作顺序布局,有祥有略。先叙述腊八粥的由来:本是佛教寺院用来供佛的,18种干果代表18个罗汉。又讲后来在民间流传,借煮腊八粥,把剩余的杂果,一齐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但“我”的母亲煮腊八粥却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刻去世的母亲,接着又写“我”煮腊八粥也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作者祥写“第三代的几个孩子”做腊八粥的情景,孩子们那句“周爷爷的忌日就是腊八”,读至此处,真是催人泪下。

腊八,一个多么普通的节日啊!可是却勾起了三代人无限的思念感情。本文以前两代人祭母亲为基础,引出了后面孩子们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出了孩子们喜爱他们的周爷爷,虽然他们不能做纯正的腊八粥,但这心意是任何人都无法表达出来的。

这篇文章写了两个不同的故事,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国家总理,他们都是那么的可亲可敬,令人永远的回忆。

腊八粥读后感4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吃,我喜欢吃小笼,我喜欢吃糖炒栗子,我也喜欢吃腊八粥。这些食物都各有自己的滋味,尤其是冰心奶奶笔下的腊八粥更令我回味无穷。

冰心奶奶写到了腊八粥中含有十八种干果。作者的母亲每年都烧一大锅的美味的腊八粥,多下来的送给邻居和亲友,让他们来分享这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冬天,在冬天里能喝上一碗腊八粥,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吧。

读了冰心奶奶对这再普通的腊八粥的描述,我不禁垂涎三尺,也想吃上那么一两口。可是,在冰心奶奶的叙述中,似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悲伤——

普普通通的一碗腊八粥,里面却包蕴着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也许是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由此冰心奶奶家里每年都煮腊八粥。

我想,人生是有辛酸的,有了这些辛酸,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都没有任何磨难,任何挫折,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只要你认真走完了你自己的人生,这个结果一定会使你毫无遗憾的。

温暖的腊八粥,也许能照见她的母亲,而这位慈祥的母亲,一直在默默地温暖她的心……

腊八粥读后感5

最近几天,我听人家说,冰心的散文写的特别的好,所以便到图书室预约借《冰心散文》来看。星期五,我终于借到了书,我蹦蹦跳跳的回到了教室。用我的话说,我都乐到天上去了我。这话难免有些夸张,嘿嘿,进入正题吧!

星期日,我把书中的散文看了几篇,就放在书桌上,妈妈顺手翻来看了下,无意间,妈妈翻到了《腊八粥》这篇文章,读了一下,觉得意义深刻,便让我认真读几遍,我坐在书桌前,简单的看了下,突然发现,这篇文章的内容特好,毫无缺点,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无可挑剔。

当我读到:我母亲是一九三零年一月七日去逝的,正巧那天是农历的腊八!我又想起上一段中,冰心奶奶的母亲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冰心奶奶为了纪念她的母亲,也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冰心奶奶的孩子们也挺爱吃的。说起腊八粥,我可是垂涎三尺。要知道,我家很难得才知道哪有干果,所以吃一次都是很难得的。嘿,不说这个了!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忍住了,但眼泪还是簌然的往下落。妈妈看到说:“笑笑,别哭了,你要记住以后不能在骄傲了,好吗?”我擦干眼泪,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只有努力的学习才能完成自己伟大的理想。

冰心奶奶,请您放心,您虽没有说道歉,但我深信,您内心已经说了,我爱您。

但愿人人都能记住冰心奶奶和周恩来爷爷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