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读后感是指对小说《哦,香雪》的主题、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理解与感受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在《哦,香雪》中,作者通过描绘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乡村少女纯真、善良、质朴的美好品质。同时,小说也通过描写火车与乡村的交融,展示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和联系,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平等、和谐的追求。
因此,读后感可以定义为对小说主题、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认同和理解。通过总结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哦香雪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哦香雪读后感1
一条掩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台儿沟,一列由首都开来路经台儿沟的列车,一分钟最为动人心的停留,一群渴望了解外界走出大山的女孩,一个为了一个铅笔盒而努力去换取的女孩香雪。这是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毫无疑问是香雪。我想铁凝先生创作这部小说也是为了塑造一个这样灵动的女子。
香雪是一位极其灵动、纯净的女子,如溪水般澄清、翡翠般无暇。我想这必定是哺育了千百代人口的台儿沟给予了她这种含蓄而内秀的性格。在深山皱褶里,台儿沟沐浴在淳朴与善良中,在这淳朴的人文情感里,孕育出多少单纯而又不图回报的人们哪!这桃源似的小村庄,远离喧嚣的繁华,撇开了谎言的弥漫,它是脱去庸俗外衣的飞燕,由千百户寻常百姓组成。唯有这片净土,才能赐予香雪、凤娇这种情感,这种单纯的思绪。
那个姑娘总是在一旁跟大家一起笑着,遇到城里的列车员说不出话来;那姑娘会默默在那一分钟里,挎起小篮子,踮着脚尖,探头寻找买鸡蛋的’乘客;那姑娘会对那心仪的文具盒,脸上泛着红晕……这个姑娘就是香雪,一个把人性“纯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女孩。当女学生想免费把铅笔盒送给她时,她并没有欣然接受,即使那渴望的眼神早已把她出卖了,她仍坚守心中那片净土。最终她把一篮子鸡蛋偷偷放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默默离开。内心的纯净,没有一丝杂质,这些让我不禁想起了翠翠,沈从文《边城》里的主人公。他们俩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没有在乡土文明和都市文明碰撞中丢失人性中最纯净的那部分。
不管是香雪,还是翠翠。她们都是清新的,没有利益、流言、争强好胜的杂质,有的只是纯净。这些都值得我们去重拾。
哦香雪读后感2
《哦,香雪》一读完它,我便被小说的这种神韵所吸引住了。它的自然流露与清新淳朴就引人入胜!究竟什么是纯净?如小溪般澄澈还是如翡翠般无暇呢?原来它们都不是答案,“纯净”是一种人性的美就像香雪那样!
那个姑娘总是在一旁跟大家一起笑着,遇到城里的列车员说不说话来;那姑娘会默默在那一分钟里,挎起小篮子,踮着脚尖,探头寻找买鸡蛋的乘客;那个姑娘会对着那只心仪已久的文具盒,脸上范着红晕……这个姑娘就是香雪!
香雪给人的感觉不是清纯不是美丽,而是纯净,不由自主散发的澄澈!也许是这哺育了千百代人口的台儿沟给予了她这种含蓄而又内秀的性格。在深山皱褶里,台儿沟沐浴在淳朴与善良中,在这纯洁的人文情感里,蕴育出多少心思单纯而又不图回报的人们哪!这桃源似的小村庄,远离喧嚣的繁华,撇开了谎言的弥漫,它是脱去庸俗外衣的飞燕,由千百户寻常百姓家组成。在这片净土,才能赐予香雪,凤娇这种情感,这种真是而又单纯的思绪。
当香雪得知“北京话”是有妻子的人,她不禁产生一个念头:马上跑,赶快离开这里!因为她替凤娇替台儿沟委屈:我们奢侈地希望列车地开过,希望与列车员搭话,但它们仿佛又不属于我们……这种心情真复杂啊!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这种矛盾的心情就是找不到归宿,该怎么办?还是逃跑吧!
看到香雪的.不知所措,不禁让我想起了翠翠,那个也拿不定主意,那个眸子清澈如水晶的女孩。她们不像如今的人们,被社会锻炼地老练级了,那样果断还加上又看穿实事的本领,她们只是带着这乡间小城的单纯与含蓄,展示了一个个纯净的心情与性格,让人耳目一新。阅读一次就印象及其深刻了。
作者刻画的人物并不像如今小说的主人公那般,非常有性格的特点,带给人独到的魅力,她们来自乡间,来自那个纯洁的气息,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在展示着偏远小城的魅力与独特。这跟很多刻意编写细节人物的小说不一样,这小说自然尔又纯正让人沉醉,就有种读《边城》的感觉。
不管是香雪还是翠翠,她们是清新的,没有利益,谎言,争强好胜的杂质!
那么,就让我们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回归这最初的纯净吧!
哦香雪读后感3
《哦,香雪》是铁凝的一篇小说,讲述了大山深处一群淳朴的农村女孩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向往。读完这篇小说,我深深地被那些女孩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所感动。
首先,我被香雪那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所打动。她为了得到一台铅笔刀,不惜花费一个晚上的时间,独自走三十里的山路,这充分体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的行动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勇气和决心。
其次,我被那些农村女孩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期待所感动。她们虽然生活在大山深处,但对城市的繁华和现代科技的神奇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她们通过听广播、看报纸等方式,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也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此外,我还被那些农村女孩们之间的友谊和关爱所感动。她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彼此之间却充满了关爱和理解。她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这种深厚的友谊让人感动。
总的来说,《哦,香雪》这篇小说通过描绘一群农村女孩的生活,展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期待。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哦香雪读后感4
《哦,香雪》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香雪这一象征纯洁、高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鲁迅的文字魅力,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文章通过对香雪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意境。香雪是一种洁白无瑕的雪花,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期待。文章中,鲁迅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香雪的.美丽:“那是一种多么纯净的白啊,仿佛是天使的翅膀,轻轻地飘落在大地上。”这种美丽的景象让人陶醉,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同时,香雪还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它的到来让人们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美好都能如香雪般纯净无暇。文章中,鲁迅通过对比香雪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他描绘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村民们为了生活而劳累奔波,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这种现实与香雪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叹生活的无常和无奈。
此外,文章中还通过对香雪消失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转瞬即逝的美好。香雪虽然美丽,但它终究会消失在大地上,化为一汪清水。这种无常的变化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不要让美好的时光从指尖溜走。
最后,文章通过对香雪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香雪虽然美丽,但它终究会消失,这让人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美好,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总之,《哦,香雪》这篇文章让我深感鲁迅的文字魅力,同时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文章通过对香雪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文章还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让我们学会珍惜和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佳作。
哦香雪读后感5
《哦,香雪》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性的探索。读完这部小说集,我深受启发,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部小说集中的短篇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比如《药》中的主人公为了救治妻子,不惜去偷取药品,最终却因为药品是假的而失去了妻子。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这让我反思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道德观念。
其次,这部小说集中的小说还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挣扎。比如《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他是一个贫穷的酒鬼,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然而,他在社会中却受到了歧视和嘲笑。他的命运注定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他只能以悲剧收场。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此外,这部小说集中的小说还展现了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性的探索。比如《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他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变得疯狂。他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狂人一样,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的关注,为改变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的来说,读完《哦,香雪》这部小说集,我深受启发。它让我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明白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也感受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挣扎。同时,它也激发了我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性的探索的热情。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行动,我们才能够改变社会现实,实现个人的价值。
哦香雪读后感6
《哦,香雪》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而几个女孩可爱的形象却鲜活地展现在细心的读者的眼前,这大概是作品能获大奖的重要原因。也许又是因为作者没有刻意设计情节和矛盾冲突加强故事性,人们又容易忽视它的精彩,甚至对其中的人物产生误解。有人就说,主人公香雪确实表现出很多美好的品质,但她的故事里似乎也不难发现她同样具有虚荣心,甚至说,是人就免不了虚荣心。果真如此吗?先不妨让我们梳理一下这篇散文体小说的思路吧,进而来感受它那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精彩。全篇共8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部分。
中间第2至81自然段为小说的主体部分,写火车在一个叫着台儿沟的小站停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每一层里又有若干小层次,可以概括如下:(一)山乡一群女孩的故事,这是一个“面”;1出门看火车(第4至11自然段)2议论“北京话”(第12至45自然段)3按需换东西(第46至55自然段)(二)香雪换铅笔盒的故事,这是一个“点”。1因铅笔盒被人奚落(第56至62自然段)2换铅笔盒忘了下车(第63至68自然段)3得铅笔盒勇走夜路(第69至81自然段)理清了小说的思路,就不难发现作者用这平淡无奇的故事点面结合地塑造人物的匠心。而说香雪也有虚荣心的人,在香雪的故事中找到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情节大概有如下三个:第一,在被同学奚落之后,她居然觉得父亲特意制作的那个小木盒是那样“笨拙、陈旧”,并为此感到“几分羞涩”;第三,好友凤娇与“北京话”好,她心里也是认同的,因为当听到“北京话”有了爱人时,“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为台儿沟委屈。”由此而以为香雪有虚荣心,首先就是对这些情节的解读是片面的。父亲为女儿特制的小木盒确实凝聚着亲情和上辈的期望,它的价值确实不是一般的铅笔盒可以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当别人问“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时,香雪便很自然地指着课桌的一角坦然地说,“那不是吗。”压根也没有想到别人的不怀好意。在这里,她并没有一点自卑,只有一种可爱的单纯。后来别人把那自动的铅笔盒故意弄得哒哒响,她才意识到被人奚落。即便这时,她也没有像一般虚荣的女孩去反唇相讥,或者像阿Q因瘌痢头遭人奚落时来一句“你们还不配”,以获得“精神胜利”。
不把贫穷落后当一种光荣,这样的观念,在刚刚结束“越穷越社会主义”的“文革”的时代,当属很先进的哦,这怎么能说香雪虚荣心呢?这其中有一种正视贫穷落后现实的理性和勇气,正是这样的理性和勇气,才激发着香雪去追求“现代化”的铅笔盒。不难理解,那个自动的铅笔盒,在香雪的眼里,已经成了文明进步的象征。她用四十个鸡蛋去换的就不是一般的文具,为此,她勇敢地走了三十里夜路,这一点也不冤枉。在这个意义上,她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越大,就越能表明她追求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香雪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你相信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会冒着生命危险在法庭上为一个无辜的人辩护而得罪一个杀人如麻的强盗吗?你相信当两个孩子陷入绝境,他们仍不顾自己安危为对方着想吗?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到,何况孩子呢?但当你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便不会这样想了。本书向读者勾勒了一个顽皮、不安分的……一条掩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台儿沟,一列由首都开来路经台儿沟的列车,一分钟最为动人心的停留,一群渴望了解外界走出大山的女孩,一个为了一个铅笔盒而努力去换取的女孩香雪。这是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毫无疑问是香雪。我想铁凝先生创作这部小说也是为了塑造一个这样灵动的女子。
哦香雪读后感7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1957生于北京,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之后名声鹊起
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1985年,根据其中篇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该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字词积累读准字音
皱褶(zhě)
嘟囔(dūnang)吮吸(shǔn)捂(wǔ)瞥(piē)
怂恿(sǒngyǒng)娇嗔(chēn)辗轧(niǎnyà)搡(sǎng)窸窸窣窣(xīsū)隧(suì)道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把握小说三要素
1、本文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是什么?台儿沟开通火车后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香雪、凤娇、“北京话”
3、这是一个火车进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快速浏览小说,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五、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一)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二)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三)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四)“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想象
1、火车经过台儿沟,最初的时候,姑娘们在火车停站的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后来姑娘们增加了什么新内容?最初:讨论乘客、讨论“北京话”后来:和乘客做买卖,换些小东西。
2、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相同点: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直接原因: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在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4、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5、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6、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4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7.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鉴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5(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在拿着换来的铅笔盒走下火车后,经历了先是害怕,后又坦然,最后欢快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其中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
(一)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3.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4.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6.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二)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7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三、小说艺术特色
1.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练传神;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3.精巧的构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7提问:你认为香雪身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她文静、腼腆、清纯、朴实(纯朴)、诚实、自尊、执著、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哦香雪读后感8
浅析《哦,香雪》
《哦,香雪》以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为线索,把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作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那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的小山村带来的波澜。文中的火车、大山、铅笔盒等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向,表达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一、火车——现代文明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使她们看火车之前都刻意地梳妆打扮,“有人挽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地往脸上涂点胭脂。”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讨论和美妙的遐想。甚至是香雪为了换回铅笔盒敢独自走夜路而鼓起的巨大勇气,都彰显了大山里封闭多年的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急切向往之情。因为,火车带来的不仅仅是那些姑娘们喜欢的发卡、纱巾,而是带来一种可以改变山里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一种可以开阔其生活的可能性,唤醒台儿沟的人民冲破封闭的生存思想,追求和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
但是,火车虽然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却是冷漠的。“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可见,火车停在台儿沟并没有价值可供利用,只是出于对台儿沟的可怜,“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而乘务员“北京话”同姑娘们讲话时虽然亲切,但他“站得不远不近地”,显然同这些山里人保持着距离。就是旅客和姑娘们做生意也占足便宜,从山里人都是用“整筐的鸡蛋、红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就可以看出来。
二、大山——乡土文明
大山明显代表的是贫穷、封闭、落后、沉寂但却纯净的乡土文明。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提到它对山民是既“温存”又“粗暴”,既“温厚”又“严峻”的,这些都源于大山的封闭和贫穷。大山阻断了这些山民向外发展的机会,但却给了他们纯洁无比的品质。文中描写香雪的纯净时这样写道:“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纯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大山赋予了山民纯洁的品质,如此看来,大山是“温存温厚”的。另一方面的,封闭贫穷的大山也阻断了山民向更高需求发展的可能,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无知无闻,过着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这也使得这些山民饱受嘲笑,所以,大山是“粗暴严峻”的。
即便大山闭塞贫穷,但在香雪心中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虽然她登上火车后被火车带出了一程,但是一离开朝思暮想的火车重新回到大山怀抱时,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没有对火车的恋恋不舍,而是独自走在夜路的归途中,“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三、铅笔盒——平等、尊严
公社中学里的女学生常对香雪进行毫不留情的嘲弄,她们反复追问香雪“你们那一天吃几顿饭”,故意在香雪面前反复炫耀铅笔盒,“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突然意识到台儿沟实在是太贫穷了,她尽然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她并没有指责那些女学生,她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她在拿到铅笔盒的时候,她便有了勇气在大山里走夜路、闯隧道,她执着地相信“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而文中的两种文具盒就代表了两种对立的文明生活:木制文具盒代表了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的乡土田园生活;而那个内置吸铁石的塑料文具盒则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与繁华进步的城市生活。这两种象征所形成的落差使得香雪想要得到尊重以及平等。
再通读一遍《哦,香雪》,就如同捧着一泓清泉,小说中的叙述都充满诗意,婉转流畅,文笔隽永优美,流露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眷恋。铁凝在“一分钟”里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是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这短短一分钟的激情幻想与香雪归途中奇妙的内心波荡,得到了升华和净化,而群山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又使得作品表现出一种宁静有缘而丰厚的意境之美。你可以从这一泓清泉中窥视整个社会,作者将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又诗意地描写了平凡琐碎的生活,表现出了深刻严肃的社会主题与时代精神。作者身处中国历史转折时期,而内心又怀着美好愿望,她有感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混乱、传统的沦落、道德的沦丧甚至是欲望的泛滥、人情的冷漠等各种“都市文明病”,于是构造了这个虽然偏僻闭塞却美好宁静的小山村,并塑造了一群淳朴善良、犹如天使般的乡村少女,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于回归纯洁淳朴人性的渴望,透出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所造成后果的一丝忧患。
哦香雪读后感9
美丽的姑娘
—《哦,香雪》
作者简介
铁凝,原籍河北赵县,生于北京,四岁回保定。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原姓屈。
主要经历:
1975—1979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知青;
1979—1984年保定文联《花山》杂志任小说编辑;
1984—1996年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事创作,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96—2006年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6—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赏析
小说的情节结构十分简单,以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为线索,把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作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那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的小山村带来的波澜。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
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是她们每次都以极其隆重的方式—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有人挽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地往脸上涂点胭脂。”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都回带给她们热烈的讨论和美妙的遐想;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渺茫,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洁白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的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中的天真烂漫而又奔放热烈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特有的美丽风景。
小说中,凤娇可能是作为陪衬来描写,但我认为,凤娇这个绿叶充分的展现了大山女儿的脾性,她不像香雪那样害羞,更多的是男孩子的一种豪爽,率真,她会主动地提着篮子找让自己心动的“北京话”做买卖,她会想,“北京话”有没有相好跟她又不相关,反正自己又没想过跟他走。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虽然凤娇可能梦想过和“北京话”的未来生活,但这一切都埋在心里,也只有凤娇自己才知道。我想,这就是最纯洁、最动人的“爱”吧,也只有少女才拥有这样的耐人品位却又不忍心触碰的情感吧„„
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天真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
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的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情以特定的方法加以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是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而小说也以姑娘们奔放的呐喊和笑声结尾,就如一只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哦香雪读后感10
在群山环抱之中,隐藏着一座小小的村庄。在这个小村里,住着一群淳朴漂亮的姑娘们。而有了一天,改变了她们的生活。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盘旋着跨过群山,钻过隧道,蜿蜒到了小村之中。
香雪就是那群姑娘之中最为害羞的一员。但每每当那列冒着白色蒸汽的钢铁巨龙缓缓来到小村之中,姑娘们就会草草地扒几口晚饭,然后冲到梳妆台前,仔细地梳妆打扮起来,而香雪总是第一个走出家门。
不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他姑娘们感兴趣的是乘客的首饰和漂亮的乘务员,而香雪,她注意的是乘客的文具用品,她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怎么样招生。尤其是那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让她为了换取那个铅笔盒不惜坐火车来到下一个站点,花费了一筐鸡蛋。她因此而与众不同,因为她的身上有着清纯脱俗、积极向上的光彩。
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初中生。她因贫穷而被公社中学的同学所歧视,同学们处处贬低她、嘲讽她。而这种歧视而萌生了香雪走出贫穷的决心。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要去摆脱这种贫穷。这时的香雪,清纯中又透出了无与伦比的刚毅。
香雪,她也是一个不愿占别人便宜、不愿欠别人人情的人。在不小心登上开动的火车之后,她找到了那个铅笔盒的拥有者,想要用鸡蛋交换铅笔盒。尽管女学生告诉香雪要把铅笔盒送给她,并且说自己没法把鸡蛋带回去吃,但香雪仍旧执着地把鸡蛋塞到了女学生的座位底下,然后飞快地奔下了车。
而在到达下一个站点西山口时,旅客们都劝她在西山口住一晚上在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也让香雪去找他爱人的亲戚借宿一晚。但她拒绝了他们的好意,顶着黑夜一路回到了台儿沟。
也许香雪并不是一个胆子大的人,她走着夜路回到台儿沟可能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香雪对山外面文明的向往,促使她克服困难。而香雪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和她的自爱自尊,让她能够有了走出大山的勇气和毅力。她拥有了对外面世界的幻想,也拥有了她对自己和台儿沟未来的幻想。她不再拘泥于这个小山沟里的村庄,而是将会走出大山,去到繁华的都市。
香雪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希望香雪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