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定义: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某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书中内容、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从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和领悟。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写作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读后感的写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明确主题:读后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是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某个观点等,需要围绕主题展开。
2. 结合自身:读后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领悟。
3. 结构清晰:读后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其中正文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4. 表达流畅:读后感需要表达流畅,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如何写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如何写读后感1
1、述读引
讲述: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注意点:
1、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2、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4、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成功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了一半。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长或者与主题不相符,就会让人反感。
2、感点议
议,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3、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注意点:
1、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也就是你选的例子和所讲的道理和感点要有共鸣,不能另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一些孩子在联系实际的时候,所选的题材和感点貌似相似,仔细一对比,表达的思想不一样,这样就让读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切忌。
2、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3、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4结感结
结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注意点:
1、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2、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首尾呼应,暗合标题,都不失精彩。
如何写读后感2
一、起好题目
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直接用“《xxx》读后感”或者是“读《xxx》有感”作为题目,读者看到这种题目时阅读兴趣就会减少。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拟定一个亮眼的标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拟定读后感的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主标题+副标题”的模式,主标题点名文章的中心,副标题来介绍所读文章的名称。
例如,逆境,更利于成才——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狭路相逢勇者胜——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读《青鸟》有感
生活的艰辛——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二、写好开头
一般情况下,在读后感的开头应该向读者表明所读的书或者文章的名字,然后简单地概括自己的感受,总结全文。也可以用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段落抒发自己的感想。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有的人在键盘上弹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喜悦,有的人却弹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哀愁,冬天的悲凉。琴音如何,全取决于弹奏者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引述原文
在写好文章的开头之后,就应该围绕自己的感动地点来写原文,也就是你通过哪一部分的内容来获得这个感点的,那么在这一部分就是要阐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从而为后文的叙述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简洁,不能够大量地摘抄原文。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引述部分可以这样写:
海伦她虽然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正因为有了家庭教师海伦才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后来,又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说话,海伦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我每天练习,练习,练习”……
四、写明感点
在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感想或者体会,这些感想和体会可以都是围绕着一个方向和中心进行阐述的,那么在写感点这一部分就要阐述自己的中心论点。
五、论证感点
在论证感点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社会实际等来论证这一感点,在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时可以选择与感点相似的事件,也可以选择与感点相反的事件,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六、总结感点
总结感点就是对前文的感点以及论证进行总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希望。总之,结感就是有效的呼应标题、感点。
如何写读后感3
在旧中国,我们国家是十分贫穷落后的。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毛爷爷爷爷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震撼了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读了《我的祖国》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只用了短短60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在农业、医疗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推进上,我国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无边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未来几个月里,中国人民还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天宫一号,这个人造卫星可以让人在太空中生活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技的发展,让我国提升了国际地位。
5.12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救灾和赈灾中,我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舍己救人,无私无畏,大爱无疆的伟大光辉。
《我的祖国》这本书使我知道了祖国的强盛,我热爱我的祖国!我愿祖国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如何写读后感4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呼啸山庄》,感觉它是一部残酷的小说。它揭示出短暂的欢乐只是永恒痛苦的回光返照。主人翁希刺克历夫是一个恶魔式的英雄,一种顽强力量的象征。他全部的坚毅勇猛和不屈不挠都附诸在对凯瑟琳无望的爱,以及对阻碍他的爱的现实的一切有关联者的疯狂的报复上。他所有的动机和行为出于他生命本质的需要。可以说他的生命永远以自我为轴心,按照充足的个性化自由运转:就像是他得不到凯瑟琳的爱,就要付出一切来报复破坏他们爱情的人。
我想悲剧大约是基于对灾难的反抗,希刺克历夫在辛德雷的摧残和凯瑟琳的背弃后,在不能实现爱的欲望下,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只剩下复仇。在他身上更深切的让我感受到的是灵魂和肉体被伤害,被辱后的扭曲。凯瑟琳是一个典型忧郁的精灵,她在爱的狂喜和巨大的激动中忧郁而终,并保持贯穿一生充满无法挣脱的精神冲突。尽管这个冲突出是她选择的结果……
不可否认这一篇小说涵盖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爱情的本身,它赞扬了人的美德,抨击了人心的黑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如何把自己与他人对照来发现自己的缺点,洗却心灵的肮脏,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如何以自己的爱来换取世界的光明。
如何写读后感5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四年级的安利柯与他的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爱:母爱,父爱,友爱……那动人的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我们学会感恩,培养我们的爱心。
有一次,我正在看《爱的教育》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卡路。它讲述了在别人欺负自己的同学驼背耐利的时候,卡隆勇于帮助他。而在所有人都讨厌与耐利成为朋友的时候,卡隆主动坐在他的身边,成为他的最好朋友。过了一天后,耐利的妈妈找到了卡隆对他万分感谢,并不好意思地送给他了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但,卡隆并没有嫌弃这个小小的物品,反而还笑着说了谢谢。
就从这短短的故事里,我竟流下了眼泪,不为别的,就为卡隆这个乐于助人、对人有礼貌的人!而我除了对卡隆的这种热心帮助他人的行为感到感动以外,还有对那些欺负耐利的坏小子感到憎恨,他们简直没有良心!我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齿起来。
每当我读到这本书时,书里的每一种不同的爱都让我耐人寻味。就算是每个配角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都写得那么传神,让我爱不释手。我真不得不赞叹:“这将是我这辈子读到的最感人的一本书了,它的每一个故事我讲铭记于心!”
如何写读后感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蒋介石动员的“围剿”下,红军们不得不转移根据地。但是蒋介石步步紧追。不只一次想消灭我们红军队伍。天上的飞机轰炸,地上的机枪乱扫。在途中,红军不仅失去了大量的战友。但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打败。还是冲出了一次次突围。最终,红军实现了目标。
红军装备远远不及于蒋介石的军队,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还是成功的过了草地,雪山…因为他们拥有过人的毅力。肯吃苦,能坚持。这正是我们没有的,也需要我们学习。
一个挖矿人,到山中挖矿。找了一个山腰,挖了起来。土堆堆的越来越多,然而他却只找到了一小块矿。他在心里念道:也许不可能再挖到了。所以他就走了。但是在他挖的’坑中,只需要再挖深一些,就会有大量的矿。但是他放弃了,与那些矿资源擦身而过。正是因为他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肯坚持。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努力坚持,就会获得成功。我们在成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他们也正因为一次次坚持,吃苦中获得了一次次的经验最终走向了成功。
我们要向红军学习,学习他们的毅力,学习他们的勇敢、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要肯吃苦、能吃苦。要相信,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会有一段需要坚持的经历。
如何写读后感7
没有君临天下的绝对碾压,没有欧美日奥的精良设备,没有北洋武汉的辽阔基础,共产党是如何带领红军走向胜利的呢?让斯诺告诉你。
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为了信念,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并且他们从未动摇。共产党人无畏当下的黑暗,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不论遭受什么,他们都坦然面对,因为他们知道,向着马克思主义的曙光前进是不会错的。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该是什么样子。正如斯诺所说:“他们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的信念坚定不移。勇敢,无畏,高尚,这或许是他们最贴切的写照。不信你看斯诺笔下他们创造的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在敌人的重机枪下,密集的火力网下,没有人退缩,你不会听见“你上”,只会听见“我上”;在万里雪飘的冰峰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发放物资时,你不会听见“我先”,只会听见“你先”;在万里长征中,你更不会听到“我要放弃了”,而只会听见“我还能行”。
他们有严明的纪律和作风。他们是人民的党,是人民的军队,他们不抢平民一砖一瓦,他们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压迫者。他们不为谁打仗,是为中国人打仗,为中国的解放打仗。为了不枉华夏,为了不亡中华,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唤醒这头雄狮,用鲜血感化这头雄狮。
这不是斯诺说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说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红色中国的路,是血肉筑成的路,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现在国家不需要你去战场厮杀,而是需要你去建设它。从国际大格局来看,当下也不是什么和平世界,只是因为我们强了,战争才不会波及我们,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是血的教训。
让苏醒的雄狮,腾飞吧!
如何写读后感8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央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央主要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读到了,书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周恩来先后就读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的忠诚于党国。我读到了四十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程。
他们,虽然出生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格斗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国家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
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如何写读后感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学会取长补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告诉我们品德好就一定会有朋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非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在《论语》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句名言,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孔子在《学而第一》中说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快乐的人生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去温故旧的知识,就会感到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气,这就是一个君子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快乐: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不要有畏惧的心理,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难题。就像解答奥数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当你解开难题的时候,快乐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时学习不也变得快乐了吗?
我们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快乐的事去做,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如何写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叫《森林报》。我经过饶有兴趣的一番品读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春季里大森林中多姿多彩的动物故事。这些动物也干的热火朝天,它们也忙着做自己的事,干自己的活儿。在热闹的.大森林里,也每天会发生不同的故事。作者经过采集把它们整理成了引人入胜的《森林报》。
今天的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基本的认识。而森林报能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使我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的生存奥秘。人的生活中也有报,却从未像森林报那么精彩。为什么?正是因为报纸只登人的事,却从未让大家看到整个世界,只看到一点蒜皮,你能快乐么?正是这种与“世”隔绝,剥夺了人们快乐的权力。比如说,在报纸上你能看到“森林之夜”、“斑鹟的巢”、“天然屋顶”啥的新闻吗?
这些在森林报上都有详细记载。森林中也有英雄、朋友、强盗和对手,也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生活。在森林报上,我们能深深探索寻求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和大自然的小主人们一起欢乐、开心,一同悲伤、难过,同勤劳的小动物们一起回味春的欢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更重要的是我从书中感悟出一些道理:只有像作者一样,用心去倾听这个奇妙大自然动听的旋律,用心去观察大自然如画的美景,你才能生活得充实快乐,才能拥有大自然的财富!
如何写读后感11
寒假期间,我读了《论语》一书。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作品之一,记录了孔子和孔子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读《论语》这本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提出的“仁”。“仁”是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尤其是《论语》第四章,即《里仁》。孔子特别强调以仁为本的思想。他说“君子”就是“仁者”,要做“君子”就必须修养自己内心的“仁者”。但到底什么是“仁”?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后来在《论语·颜渊》中,有一个关于仁的问题,颜渊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这样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天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呢?“一般意思是“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合理,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全世界的人都会称你为仁德。仁德的实施取决于自己。是靠别人吗?仁是内在的品质,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依然在于人的本心,需要人从自己做起。凡事约束自己,使行为和言语符合礼貌就是“仁”。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取票时有意识地排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玩耍时保持卫生……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约束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貌的要求,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谦虚的绅士。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自我约束”。
如何写读后感12
有人喜欢看《西游记》,有人爱看《灰姑娘》,还有人爱看《白雪公主》,而我喜欢看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农民。有一次,他下地干活,干着干着他有点疲劳。于是他就坐在地边的大树下休息。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跑了出来,正好撞在了树桩上。农夫赶紧跑过去,一看兔子死了,他就捡起兔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了。回家吃了兔子肉后,他心想:兔子肉这么好吃,捡兔子这么好捡呀!干脆我以后坐在那里,专门捡兔子,那该多好哇!天天干活多累呀!要做多少天才有收获?于是农民不再干活了,他天天都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兔子撞上树桩。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一只兔子也没有捡到,再看地里的庄稼也荒了,一颗粮食也没有收到。这个农夫此刻才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自己的劳动,才会有回报。
这个农夫天天想捡到兔子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应该种好自己的地,把自己的庄稼种好,才能丰收,才能有收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像农夫那样,等着天上掉馅儿饼,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努力吧!
如何写读后感13
如果世界迎来终结,我们将报之以怎样的情感?在Eden当中,作者用一段短暂而凄美的故事给予了回答。与其说Eden是一部游戏,不如说这是一本视觉小说。
当地球走向末日的时候,人类开发出基因经过调整的新人类“菲利克斯”,她们拥有更长的寿命、绝美的外表、不老的样貌,更重要的是她们智力超群,能够让人类逃脱毁灭的命运而离开地球。
美丽的少女们象征着希望,但人类永远对力量都怀着畏惧,所以要限制“菲利克斯”的自由,剥夺她们的生育能力,让她们在永不停歇的劳动中成就人类大计。甚至,她们从小就只能在研究所里接受严苛的训练,一步都没有迈出过自己出生的方寸之地。
明明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们,却因为力量而如此被忌惮着,难道人类到了最后都不能团结起来,都不能停止猜疑和背叛吗?
在黄昏笼罩的小小的世界里,一间狭窄的阁楼,一杯温暖的红茶,还有一颗红色的.星,照进两个人终末的恋情。
在只有两个人的乐园里,曾经用杀戮作为生命全部的少年找回了初心,曾经在长久孤独中抱憾的少女拥有了自由与爱情。即使他们的旅途走到了尽头,太空的世界里还有一群人带着希望重新开始。即使地球毁灭,世界仍有最后的恋歌。
如何写读后感14
一进新华书店,我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初夏》这本书。买了《初夏》这本书后,回到家中,我兴高采烈地拿起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书中牛娃子的不甘示弱里感受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初夏》这本书讲述了几个长江边上的少年的成长故事,作者用精炼壮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勇于担当的’少男少女,张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长江精神。燕子,长江码头搬运工的女儿,为了持家放弃了学业,放弃了梦想,好在她身边总有几个贴心的小伙伴带给她温暖……
在《初夏》这本书中,牛娃子不甘示弱的个性品质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牛娃子拖板车的时候,黑老三跟他说,要拖板车就要他脱了鞋子再拖,然后,牛娃子堵着气把鞋子脱了下来,就拖着板车上路了。从这一个小片段中,我感受到了牛娃子不甘示弱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深,也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看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她是一个残疾人,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她用手抚摸自己和别人的口唇学习发音,学习拼写单词。后来,她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挫折和困难,我们只有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困难低头,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