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是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启示的总结。它是对故事中大树和男孩之间深沉无私的爱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读后感可以包括对故事情节的回顾,对角色性格的分析,以及对故事所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感悟。总之,读后感应该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自我和世界的独特洞察和反思。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爱心树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爱心树读后感1
读过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绘本《爱心树》的人,肯定都很喜欢这本书里德苹果树。这颗苹果树为小男孩付出了很多,虽然没有回报,但她很快乐。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一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跑去和这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看着小男孩快乐,大树快乐极了。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他自己的果实,让他卖掉换钱生活,大树很快乐;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大树让他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孩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他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苹果老树奉献出了一切,从来没有要求小男孩回报给他什么,但是,他却很快乐。因为,他爱这个男孩,男孩儿快活了,他就很快乐。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仔细一想,我跟这个男孩还挺像,而我的家人们就像这棵苹果树。
我家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我的奶奶干的,她很节约水,有次我浪费水,被她骂了,我还向她翻了个白眼珠。现在想想,真是不对。我的`爸爸妈妈更是辛苦,他们在一家饭店当厨师和服务员,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回家。如果是冬天,我爸爸烧菜就不会很热。如果是夏天,我爸爸在厨房工作就会满头大汗。我的爷爷也很累,他在工地里上班,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最可怕的是他4点就要上班。每当我问爷爷累不累,他总是说不累。他们这么做不都是为了我吗!我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特别是我的爸爸。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辛苦地工作,而我从没关心过他,只有自己想要什么,才给爸爸打电话。不,我不要做那个男孩,我也想做一棵爱心树,做一棵高大健壮、能为父母为他人遮风挡雨、付出一切的快乐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2
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节奏,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我请10岁的女儿一起来读这本不同凡响的书,女儿的直觉反应是这本书有太多太多的内涵,多得有些她都读得不太懂。是什么让她费解呢?女儿说,她不理解大树为什么对男孩这么好?男孩为什么老是不高兴?不理解大树什么都不需要,大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连最后剩下的.树墩也会挺直身子让男孩坐下来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这正是天才的谢尔大叔的高明之处!阅读的理解需要人生体验来支持。我自己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爱心,才更加理解“给予”二字的崇高含义。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时候,郑重地送给她一本,让她用成长的经历,用“心”来读懂这本书;我还要在下次回家的时候,给自己的父母献上这么一本,我要告诉二老,自己早就读懂了这份爱心,只是从来也没有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在这篇大作里,天才谢尔大叔用足了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表现手法。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是风格纯朴直白,如平常说话的形式,带有叙述性;它的曲调简单重复、多半没有旋律,节奏平稳,有很多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而且还略带有几分淡淡的忧郁气息。
天才谢尔大叔的作品虽然简洁,但给人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虽然平白,但因其颤动的心弦给人以心灵的冲击;虽然忧伤,但却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爱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让我们记住这位撼动人们心灵之树的大师——谢尔·希尔弗斯坦。
爱心树读后感3
从前,有一棵大树,她是一棵苹果树,她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每天都到她身边玩:他有时抓着树枝荡秋千,有时在树荫下打盹,树很快乐。有一天,男孩来了,树高兴的让他玩,但他摇了摇头,说要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走了她身上所有的苹果,男孩带着苹果高兴的走了,树很高兴。
过了很长时间,男孩又来了,树高兴极了,还是让男孩上来玩,男孩说他要成家立业,需要房子。树让他砍断树枝去盖房。男孩抱着她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走了,树很欣慰。一个盛夏,男孩又回来了,树雀跃万分,依然让他玩,男孩还是摇头:“我老了,想造船离开这里。”树让男孩砍断她的树干去造船,男孩完成了心愿,离开了这里,看着男孩远去的背影,树很高兴,可是多年后,男孩又回来了,树很抱歉的说“抱歉,孩子,我现在没有苹果,没有树干,也没有树枝了。”“没关系,我现在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男孩坐了下来,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一棵大树,春天我们倚着她幻想,夏天我们靠着她谈心,秋天我们绕着她收获,冬天我们依着她看雪,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时,我们才会回家。亲情无价,从我们咿呀学语到入校求学,我们每个成长过程都紧紧揪住了他们的’心,他们为之高兴,为之担忧,甚至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呵护心灵的庇护所,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说,可又有谁能这样惦记自己的父母呢?
爱心树读后感4
2
《爱心树》绘本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TheGiving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说友谊的书。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心喜悦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刻的“M.E.+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诚然,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爱心树读后感5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爱心树》
这本书讲的是:一棵苹果树无私帮助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男孩小时候,苹果树让他采摘碧绿的树叶做皇冠、在柔韧的树枝上荡秋千、在凉快的树荫里午睡。
男孩长大了,需要钱。苹果树把她所有的果实给了小男孩让他去卖。小男孩需要房子,苹果树给了他所有的树枝。小男孩想去旅行,苹果树把树干给男孩造了一艘船。
小男孩老了,他回到了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说:“我只有一个老木桩了,你可以坐在我身上休息一会儿。”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就像这棵苹果树吗?对我们只有给予不图回报,我们的开心就是他们的快乐。那么我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爱。
我上了绘本《爱心树》一课,我觉得小男孩做的不好。因为,小男孩自己想要的东西,爱心树能给的都给他了,但小男孩que(却)一点也没有帮助爱心树,所以,小男孩做得不对。
假如我是《爱心树》里的小男孩,我会给爱心树浇水、shifei(施肥)、拔草、捉虫,让爱心树长的壮壮的。我会kao(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读了这本书后,我被那棵爱心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了。我要向那棵爱心树学习,去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能像男孩那样自私,对那些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要懂得感恩。
爱心树读后感6
有这样一棵树,他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那个男孩每天到他的树荫底下来玩。他们俩都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长大了,很久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寂寞。终于有一天,男孩来了,大树很高兴说:“孩子,爬到我身上玩吧,你会很快乐的。”孩子对大树说:“我想买好玩的,我需要钱。”大树说:“我没有钱,但我有树叶和苹果,你可以拿苹果去卖钱。”于是男孩拿着苹果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伤心。后来,男孩又来了。大树高兴的对男孩说:“孩子,到我的树干上玩一会吧,你会很快活的。”男孩说:“我要娶妻生子,需要一栋房子。”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掉,盖成房子。”于是男孩把树枝砍去了,盖了一栋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很久没来看大树了,当他终于来了的时候,大树很高兴。沙哑的说:“来吧,孩子,来和我玩玩吧。”孩子说:“我年龄大了,心情也不好了,不愿意玩了。我需要一条船,驾驶它到远方,离开这里。”大树说:“我没有船,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条船吧。”男孩带着树干离开了。
又过了好久,男孩又来了。大树说:“很抱歉,我没有什么给你了。只剩一个树墩了。”男孩说:“我很累,只想歇一会儿。”于是他坐在了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读后感:这颗大树指的就是父母。他很爱他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我们应该多体谅父母,关心他们,安慰他们。努力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
爱心树读后感7
时光流逝,孩子已经是个少年了,他需要一点钱,大树让他把身上的苹果拿去卖。大树很快乐。
很久以后,三十而立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座房子,大树就让他把树枝砍断盖一座房子。大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五十不惑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就让他把树干砍下来做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很快乐。
后来,六十而知天命的孩子又来了,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大树让他坐在自己仅有的树墩上。大树很快乐。
这就是《爱心树》的故事。这本书一共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精彩,语言生动,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展开描写。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刻画出了一棵伟大、无私的大树,反衬出一个自私自利、贪婪的孩子。作者以树喻人,在大树身上,仿佛看见一个母亲的身影,无私、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关爱那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大树就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不求回报。
其实,爸爸妈妈都是一棵棵爱心树,给了我们蜜一般的温暖。在我们受到挫折、遇到风浪时,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我们受到打击、碰见困难时,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在我们学习不好时和我们一起冲破难关,生病时对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在我们之中,有些孩子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论父母怎么关爱他们,他们还是挑三拣四,长大后像寄生虫一样依赖着父母。真希望这样的人也看一看这本书,关心、回报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