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读后感是对《保卫延安》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的总结。它主要关注的是革命战争背景下的人性、道德和信仰,以及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奉献。读后感可以包括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以及对小说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同和反思。总之,保卫延安读后感是对这部经典革命小说的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感悟。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保卫延安读后感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保卫延安读后感1
前段时间,我看电视时发现很多电视频道上都有不同的歌手在演唱同一首歌:我要去延安,旋律优美动听,激起了我对延安的无限向往。刚好暑假“品味书香”的书目单上有《保卫延安》这一本书,于是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
拿到这本书后,我是爱不释手,常常看得是废寝忘食。
这本书讲的是1946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领34个旅,约25万人,攻打延安,企图捣毁中共中央的这个总指挥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在物质缺乏的情况下以2万多的兵力阻击敌人,掩护群众、领导转移,在后来又以运动战的方式消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上演了一场场以少胜多的好戏。我常常是一边看,一边为战士们捏一把汗,恨不得自己也能投入到战斗中去。
在这段艰苦的时期里,战士们在彭老总的带领下取得了许多胜利。最著名的就是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青化砭战役中,彭老总以一个营的兵力牵着敌人的主力2个军到处跑,战士们在雪地里潜伏一整天,全歼了敌人整编第31旅,活捉了旅长李纪云;在羊马河战役中,以2个旅阻击敌人9个旅,用4个旅全歼敌人整编第135旅,上演了虎口拔牙的好戏;在蟠龙战役中,全歼敌人第167旅6700人,缴获面粉1万多袋,子弹百万余发。看了这些战役后,我佩服战士们的英勇善战,更是对指挥官彭老总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深深领会了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涵义。
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共产党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和广大的老百姓站在同一战线上,以微弱的兵力就击败了兵力强大,武器精良的国民党,从而建立了美好的新中国。
看了真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长大了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的繁荣富强!
看了这本书后,更加深了我对延安的向往,以后我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膜拜一下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
保卫延安读后感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建党90周年。想一想是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是谁使中国迎来了国富民强的时代是谁为我们换来了这天的幸福当然是党!既是建党90周年,我便阅读了《保卫延安》,一睹当年伟大共产党的英雄风采。
《保卫延安》是现代作家杜鹏程所写,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述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当代战争文学的开山作和里程碑。它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文中,作者以高昂的笔调、遒劲的笔力,刻画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卓越领导人彭德怀总司令,有驰聘沙场的高、中级将领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有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王老虎、周大勇,还有根据地革命老英雄李振德。他们具有共同的阶级资本,却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周大勇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我国当代文学中比较成功的人民战士英雄形象之一。周大勇在保卫延安的几大战役中,从一个勇敢、顽固但不成熟的连级干部,成长为一位思想成熟的营级指挥员。榆林掩护部队撤退是正因周大勇刚毅、勇猛,指挥时冷静果断,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与人民军队的威望,才成为一位颇具领导才能的指挥员。
我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和陈旅长、杨政委、赵团长、李政委等人站在一齐眺望北方:北方,万里长城上空突然刮起了强大的风暴,打起了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
解放以前,还有许多烈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牺牲,以无上的心得谱写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黄继光应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
当今的中国迎来了国富民强的一刻,可若是没有了几十年前党的奋勇作战,怎样会有这天灿烂辉煌的新中国呢《保卫延安》使我了解了当时延安保卫战共产党英勇无敌,使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共产党,你永远在我心中!
保卫延安读后感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内容,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写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而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写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况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
保卫延安读后感4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打开书的扉页,一页一页记录着抗日英雄赵一曼短暂辉煌的一生。
女战士赵一曼一生都投入在抗日战争中,她面对战士们的严刑拷打下保持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气节,赵一曼面对敌人乌黑的枪口,她没有丝毫的畏惧。她迎着敌人的枪口挺胸抬头,视死如归。她举起带着手铐的右手,高声地喊着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年仅三十一岁的赵一曼英勇地牺牲了,但她崇高气节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赵一曼女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让我敬佩。她是女中豪杰,她也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她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洒热血,不怕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给我们传播了正能量,播撒了真善美。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千千万万的像赵一曼一样的革命烈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我想对他们说:“烈士们啊!我们会牢记你们的。如果没有你们当时的奋斗,就没有我们和平的今天!我们会带上你们的决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唱一首英勇的赞歌,献给我们的先烈们吧!读《保卫延安》有感天宁小学五(3)班顾夏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都烙印着那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在那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受尽了屈辱。然而悲愤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勇士们的精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美好的和平生活。在清明期间,我们总会伴着“上帝的眼泪”,在无数座烈士的墓碑前纪念他们。
而这次,我还阅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让我不禁再次感叹烈士们的英勇顽强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保卫延安读后感5
《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这篇长篇小说真挚动人的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作品所描写的人民战争的场面规模宏大,头绪纷繁,从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生活,大大小小战斗的组织和进行,以及根据地人民和游击队的斗争,都是真实、正面的描写。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作者笔下的英雄任务。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保卫着党中央,每一次战争都会有许多战士壮烈牺牲。
从书中,我认识了卫毅,他坚强,不畏强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认识了陈兴允旅长,他是一个能干、坚决、勇敢的指挥员;认识了孙金厚,他是部队中炊事员、饲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的感动人的无名英雄之一;认识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据地不屈不挠,压不倒、折不弯、顶得住的一个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还认识了马全有、李江国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以及其他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让人激动、崇敬、感叹的画面。
《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他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保卫延安读后感6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都烙印着那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在那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受尽了屈辱。然而悲愤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勇士们的.精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美好的和平生活。在清明期间,我们总会伴着“上帝的眼泪”,在无数座烈士的墓碑前纪念他们。而这次,我还阅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让我不禁再次感叹烈士们的英勇顽强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保卫延安》一书中,作者以一个连队为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抗战时期烈士们的艰辛与奋勇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为之敬畏。
在书中,周大勇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在中央宣布撤离延安中,周大勇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人民,胸中燃起愤怒与正义之火,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坚守在延安,保护着百姓们的生命。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就像一匹拉不住绳的牛,可他又充满了智谋,渡过了一次次危机。他是我们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英勇,令人赞叹,他的爱国,令人敬佩。在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也与周大勇一样,而他们就是历史上无畏英雄的象征,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二字。
《保卫延安》中用严谨的文字刻画的那些英勇人物令人钦佩,我们要向烈士学习,虽不一定能上战场拼搏,却要时刻怀着一颗爱国、爱党的赤诚之心!
保卫延安读后感7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保卫延安》。它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守卫延安,艰苦斗争,不畏牺牲的故事。
当时,胡宗南集团向延安进攻,想在谈判时夺得主动权。敌人突进,人民解放军英勇反抗、阻击。在这段艰苦的时期里,战士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青化砭之战,战士们在雪地里潜伏一整天,全歼了敌人整编第31旅,活捉了旅长李纪云。羊马河之战,更是上演了虎口拔牙的好戏。蟠龙之战,全歼敌人6千余人,缴获面粉1万多袋,子弹百万余发。围蟠龙、跨陇东、翻沙漠、守长城,九里山,那座山,更是成了敌人永远跨不过的山!
战士们没有子弹,打完了就去敌人尸体上去扒。战士们用3千多人的血肉之躯组成一道国民党永远无法打破的钢铁洪流!当我读到战士们伤亡惨重时,我也像置身其中,感受战士们的痛、坚强和勇敢!为他们取得战役的胜利,而欢呼鼓掌!
全文中我最爱这一段: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
是的.,正是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换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