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心得体会是指对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后,所得出的心得和体验。它通常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对我们个人价值观、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启示和影响。这些体会可能包括对勇敢、坚韧、奉献、忠诚等品质的认同和思考,也可能涉及对社会责任、国家利益、人类命运等更广泛主题的反思和领悟。通过体会英雄事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些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的范文,供你参考学习!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
我们致敬英雄,那些英雄记忆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之幸福多么来之不易。“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铭记是重温,亦是勉励,铭记英雄记忆,涵养奉献情怀。每一次对英烈的悼念、记忆的唤醒,都是对国民意志的强烈激励。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经历过重重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洪水侵袭,严重威胁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在抗洪一线的勇士们在风雨中逆流而上,用肩膀扛起了群众的希望,用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为了人民敢于深入人间炼狱,同洪魔抗争,他们肩负使命、守护生命。“哪有什么现世安稳,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一声“英雄”我们喊得出,他们担得起!
弘扬英雄精神,激发奋斗力量,就是我们告慰英雄的最好方式。有人说,我们只是平凡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其实不然,跟你我一样,英雄也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在平常的日子里,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他们的生活。在人群中擦肩而过,你或许都不会记得他们的面庞。可就是这些普通人,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生命铸就了不平凡的伟大。他们身上,散发着最美丽的光辉,给人希望和力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学习英雄精神、矢志奋斗,在日常生活中,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简单的凡人善举,如同春风温暖人心,做凡人英雄,就是我们告慰英雄的最好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只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愿望时刻牢记在心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以英雄的名义致敬英雄!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2
2014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习主席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回首抗美援朝战争,无数志愿军将士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从激战松骨峰、鏖战长津湖到血战上甘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战斗英雄,他们用生命和胆气与敌人的钢铁抗衡,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英雄们以伟大的斗争壮举推动共和国前进的历史车轮,更以其为国为民的坚定信仰、舍生忘死的精神品格,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转化成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英雄的精神不朽,英雄的事业永续。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一个社会的价值底座。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迈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每逢危急时刻,从来都是“遍地英雄”。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为代表,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无论哪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也有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卫戍边疆的年轻战士、抢险救援的逆行者等英雄人物和事迹。全社会都要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把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去,奉献社会,添砖加瓦,创造历史,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涓滴之水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
关爱英雄,是对我们初心的坚守和洗礼。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是享受如今的国泰民安和幸福安康,我们越不能忘记那些在战争岁月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和烈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多种形式缅怀先烈、慰问老兵、表彰先进,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彰显了崇尚英雄气、弘扬正能量的坚定决心和价值引领。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成为我们社会的良好风尚。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今天,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牢记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牢记英雄事迹,大力弘扬英雄精神,高扬奋斗风帆,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聆听,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你们有所收获。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3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七里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落实。
一是迅速传达学习。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通过服务窗口和“线上平台”向广大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推送学习内容。全局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热潮,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学习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覆盖面达到了100%。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局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及建档立卡和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落实等重点工作,带着使命责任,深入“红色网格”,走进“退役军人之家”,和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及广大退役军人、优抚对象面对面座谈交流,详细了解革命功臣和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所思所求所愿,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区革命功臣和重点优抚对象信息台账,严格落实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等优抚政策,不断增强革命功臣和优抚对象的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全局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指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严格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等工作制度,领导带头认真做好走访慰问、祭奠英烈、悬挂光荣牌、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属送喜报、为抗美援朝老战士送纪念章等工作,广泛动员积极开展推荐评选“最美退役军人”、挖掘整理英烈先进事迹和红色故事,邀请英模代表参加社区各类公益宣传等活动,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永葆革命本色,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该篇DOC格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心得体会3篇范文,共有273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心得体会3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编辑推荐:下载该Word文档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4
直到牺牲,他身上未记过一次功。
7月19日凌晨1点,接警得知庐城镇内发生内涝,陈陆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赶去,疏散群众至早上7点。而后前往石头镇同心村、郭河镇进行人员疏散。
7月20日凌晨,陈陆回到大队,已有30多小时未合眼。
洪水很脏,掺杂着粪水、动物尸体、工业用料等秽物。陈陆在水里泡了近两天,身体开始出现反应。当晚他在大队办公室坐着,对指导员邵将说,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膝盖疼得难受。邵将发现他的膝盖红肿,便劝他明天稍作休整。
陈陆不同意,邵将拗不过,只好替他买药、涂药、敷冰袋。
邵将告诉记者,陈陆皮肤比较敏感,受刺激容易过敏。
陈陆2005年加入消防队伍,2008年汶川地震,他作为先遣部队前往救援。道路不通,只能背着六七十斤的装备徒步前往震中。陈陆行进得有些慢,当时的合肥市经开区消防大队大队长龚壮志很生气,呵斥了他。
龚壮志至今仍记得那一幕,陈陆撩起裤腿,露出满腿的水泡——个个有大拇指甲盖那么大。等到达震中时,水泡全被磨破了,血流了一裤管。陈陆说是小伤,不肯休息,仍继续参与救援。
2013年,他在合肥市消防支队纪保科任科长,这是他15年消防生涯中唯一的机关经历。2015年,他主动请调至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朋友刘书虎多次劝他调回机关,他不乐意,说自己只喜欢带兵,“觉得基层更有意思。”
陈陆的父亲陈立山是安徽第一代边防军人,母亲和姨夫退休前在公安系统工作。陈立山告诉记者,陈陆在机关大院长大,耳濡目染之下,自幼就想从军。
2008年的雪灾、震灾后,队里开会讨论记功,要替陈陆报三等功,被陈陆推辞了,说自己已经是干部,不如把立功机会让给队员:他们若记两个三等功,就有机会上军校、提干。
曾和陈陆在消防队中队同事多年的徐长青统计,按陈陆的`工作经历,“至少记三四次功是没问题的。”实际上,直到牺牲,他身上未记过一次功。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5
7月22日凌晨0点28分,陈陆给表哥徐建发微信,说自己往膝盖上搽芦荟膏,但“搽上去就吸干了”。“我下楼都受罪,希望明天能好点。”
22日早上,大队长方锐从医院给他开了些皮肤药品,继续用冰袋敷着膝盖。
8点左右,指挥部打来电话说同大镇石大圩发生溃口,队伍又立刻出发。到达同大镇后,看见镇政府对面有个卤菜店,正好大家都没吃早饭,便合计着买了62块钱的卤肉,坐上车,边吃边赶往现场。
陈陆生前所用的消防装备。
石大圩决口处的水很大,附近的四个行政村被水淹,受灾面积有5.8平方公里,且水位上升很快,大量村民被洪水围困。
上橡皮艇前,陈陆双腿肿痛、难以弯曲,已耐不住裤管的摩擦,消防员李顺帮他脱了裤子。陈陆便只穿着短裤坐在船侧。
9点半,陈陆与消防员常青、李顺、李俊杰同乘一艇下水救人。途中经过一处急流,队员们都感受到了,“水面有40厘米的落差。”
这一趟救出了一对老夫妇,将两位老人送到安全地带后,五人又立即赶往下一救援点,途中遇到了来支援的蓝天救援队。便速编出一支船队,由消防船打头,蓝天救援队与公安水上分局的船随后,一起出发。
队员们回忆,他们又途径方才的落差点,不过两小时的时间,落差已达3米多,像一潭小瀑布,水咕嘟咕嘟往下冲。
这是水域救援中最危险的境况,叫做“沸腾线”,也叫“滚水坝”,即水如烧沸般翻滚、吐白沫,冲击的’力量非常大。而那水面落差是陡然下降,未接近时难以察觉。
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在第三艘船上,离陈陆所在的头船大概有十几米远,“听到他(陈陆)喊掉头,我们就立刻掉转船头。”
得益于头船的及时预警,跟随的四艘船安然无恙。
但陈陆所在的橡皮艇却没收住,侧翻在水中,船上5人全部落水。
常青回忆,沸腾线“像滚筒洗衣机一样,把人和物体上下卷。”李俊杰在水中与陈陆有过刹那间的对视,当时陈陆扒着船,但只两三秒便松开手,在原地拼命游动,“我感觉他想说话但说不出来。”再一回头,陈陆就不见了。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
7月20日早上7点,休息了不到6个小时,陈陆带领大队指战员前往石头镇同心村救援,那里有上千人等待疏散。
当晚6点10分,陈陆在朋友群里上传了一段视频:他从洪水里捞到一只小龙虾,乐道“还有意外收获!”视频中,救援船轰轰作响,水面上浮出许多白色泡沫。
30分钟后,同行的大队长方锐和陈陆先后传自拍到群里,两人套着鲜红的救生衣,45度面向镜头。朋友们发表情包夸他们帅,陈陆回复:“虽然不帅,但是两位在水里如同风一样的男人。”
陈陆和朋友们有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快乐!干活!”,22号他失联后,刘书虎把群名改成了“思念我们的好兄弟”。
朋友刘同乐说,陈陆和朋友聚餐,“话题永远不变”,只聊历史、带兵。他爱看《亮剑》,喜欢李云龙,没有太多爱好。
7月21日晚上6点,同心村所有百姓疏散完毕。陈陆的’膝盖肿得更厉害了,腿痛得没法弯曲,满身起红疹。邵将又一次提出要换下他,他还是不同意,只说下水时把随身带的皖烟打湿了,问邵将要了根烟抽。
此时,大队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白湖镇有发生溃口的可能性。陈陆又立即带队赶住白湖镇。
到达白湖镇后,他们搞了些庐江特色的米面充饥。陈陆特别爱吃米面,平时吃两大碗不在话下。那晚他吃了半碗就放下筷子,只是吧嗒吧嗒抽烟,连抽了四五根,弄了两块凉毛巾来盖在膝盖上,还挺乐呵地对邵将讲,这毛巾一盖上去就发烫。
晚上11点多,邵将用皮卡车将陈陆送回大队。此时他的腿已肿到发紫,毛巾、冰袋都不管用。邵将提出给他炸点他爱吃的臭豆腐,陈陆只说没胃口,勉强吃了桶泡面,便一声不响地坐着。
那晚他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凌晨1点多时,邵将看他房间的灯仍然亮着。
在队五年,陈陆很少回宿舍睡觉。他的办公间在三楼,不通风的里间改成了小卧室,只摆得下一柜、一桌、一张小床。他常年睡在那里,一来工作方便,二来离楼下队员们的宿舍近。
消防站24小时接警,半夜出警时,陈陆若不跟随,则必要等队员们归队才睡觉。教导员办公室的窗子正对着消防大院的门口,不等消防车开回来,窗户里的灯绝不熄灭。
徐长青认识陈陆15年了,两人尚未共事前,他对陈陆的印象是毛头小伙。那时候陈陆刚毕业,又因为在合肥长大,本地朋友多,休息时会与朋友聚聚。
20xx年12月,陈陆和徐长青调到瑶海中队分别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徐长青非常明显地感到陈陆变了,“责任心和事业心越来越强。”晚上出警回来得再迟,第二天早上6点出操,陈陆准保第一个站在训练场上。他家离中队不远,直达的公交车十几分钟就能到,但他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那会儿他刚认识妻子王璇,“明明应该正热恋的时候,但很少出去约会。”
陈陆和徐长青任主官前,瑶海中队的排名是倒数。20xx年后则成为前三。“一个单位的风气是很重要的,他把训练的氛围带得特别好。”徐长青说。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7
疫情突然袭击,过年的一切娱乐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串门、没有聚餐、没有庙会……人们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这时却有一批逆行者,他们不顾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闯入疫区医治患者。他们用逆行,描绘出最美的样子。
钟南山,一位84岁高龄的医学院士,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前往武汉一线。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头休息的样子,怎能不让人心疼、使人动容?
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寿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进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而此时,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从不曾去探望过,为的是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每当我的脑海浮现张爷爷的身影,眼圈总会湿润,难道还有比这更宽广、博大的胸怀吗?
还有那些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水腐蚀的手、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一个个理得像灯泡似的卤蛋头!他们不就是天使的样子、最美的容颜吗?
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家中,或浏览书籍、或啃着鸡腿、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打游戏,甚至像知了一样反复埋怨:无聊……要知道,这看似无聊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们,人们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团结更坚、胜利就在明天!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8
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焦微观人群,不得不提的是老党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决“亮剑”。
“战疫”中他们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这段时间来,一些人知道自家有或者接触武汉旅居史的要隔离观察,过不了心理和思想关,所以存在瞒报情况,最后导致了更多的伤害。我们的一些老党员就主动站出来,不但坦诚自己的真实情况,还主动协助我们的医务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更好地对当地的返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这其中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埋怨,但他们出于整个疫情防控的全局和大义,承受住压力,做好表率。
“战疫”中他们就认这个理,倔强不退步。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到街头小巷劝散集聚人员,他们主动劝散红白喜事、宗教信仰等群体性活动,他们不讲通融,就认这个理儿,一定要确保把这件事给落实了才行。他们自己守在村口路头,不让人员随意进出,他们干事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他们主动到“自我隔离”人员村蹲守,保证他们“乖乖待在家里”度过观察期。尽管遭受不少的谩骂和误解,他们依旧义无反顾,顶着压力上,他们笃定“责任重于泰山”,这场“战疫”容不得丝毫疏忽和大意。
“战疫”中他们做得非常细,细抠不含糊。这些老党员,他们做得非常细,他们细抠各类宣传标语,看专业术语用词是否规范;他们会亲自到各老人活动场所、商店、村部查看广播工具,确保正常使用;他们会亲自督看口罩回收垃圾桶是否定点摆放、废弃口罩是否做破坏处理;他们会不定期到街头巷尾去查看是否有不戴口罩、感冒人员流窜,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和政府人员的工作。他们把工作做得很细,不容得一丝敷衍。
“战疫”中他们干的接地气,实在不漂浮。我们的一些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群众的文化素养比较欠缺,存在不识字和听不懂普通话和对于一些政策措施不理解等问题。这时候,老党员们又站了出来,他们把一些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制地方群众易于接受的“顺口溜”,结合地方特色制成“防疫山歌”“防疫小曲”等。他们还自觉蹲守在公告面前或者入户宣传,用本地话和实例解读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政策措施,他们打通了政策举措宣传和落地之间的“桥梁”。
在这次必胜的“战疫”中,我们要及时用好、亮出老党员群体这把“宝刀”,让老党员的特殊作用充分彰显,让这场“战疫”调动更多力量,让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我们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病疫将彻底被扫灭,我们必将取得完全彻底的伟大胜利。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9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