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十大题材,判断口诀与情感分析

一、题材判断口诀 送别诗 南浦长亭断肠酒,行人车马江畔舟。 青草愁云风折柳,明月大雁一沙鸥。 羁旅诗 飞蓬飘絮浮云意,子规大雁鹧鸪啼。 晓行夜宿渡旅驿,家书月夜送寒衣。 田园诗 农…

一、题材判断口诀

送别诗

南浦长亭断肠酒,行人车马江畔舟。

青草愁云风折柳,明月大雁一沙鸥。

羁旅诗

飞蓬飘絮浮云意,子规大雁鹧鸪啼。

晓行夜宿渡旅驿,家书月夜送寒衣。古诗词十大题材,判断口诀与情感分析插图

田园诗

农夫钓叟蓑笠翁,牧童牛背斜阳中。

北窗高卧琴棋酒,东皋南亩读书声。

山水诗

江河旷野登高处,山门古寺花草路。

清斋雅趣闲庭步,千古名胜骚人赋。

赠答诗

寄赠别离念远游,依次用韵和答酬。

郡斋东阁宫廷酒,哀挽故旧哭壤丘。

时令诗

春秋冬夏四时兴,晓夜寒温阴雨晴。

传统风俗循节令,烟云花鸟动人情。

咏物诗

飘零无力世路穷,坚贞高雅道术通。

讥贪刺愚厌蠹虫,伤春悲秋闺意浓。

题画诗

山水人物花鸟图,屏风画轴题绢素。

披纸挥毫墨笔秃,书斋白壁灯酒烛。

闺情诗

红颜珠玉濯素手,桑鱼尺素上高楼。

春风卷帘开窗牖,空闺河汉月如钩。

咏史诗

亭题壁登临意,孤墓残阳旧宅第。

汉魏六朝流水去,君臣故事书生气。

二、题材情感分析

(一)送别题材

1.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2.情感

“送别乐”得分点:①表达别情之深厚;②勉励友人建功立业;③安慰友人不幸命运;④畅想路上自然风光;⑤再叙久别重逢之喜;⑥祝愿亲友一路平安;⑦自在旷达洒脱情怀;⑧羡慕友人回归乡里;⑨为自己归乡而激动。

“送别悲”得分点:①对亲友的不舍之情;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感叹自身漂泊的命运;④增强自我的孤独感;⑤年华易逝的伤感;⑥忧国忧民之叹。

3.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情感——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二)羁旅思乡题材

1.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2.情感

“羁旅乐”得分点:①欣赏路上自然风光;②不畏挫折的旷达;③战胜困难的豪迈;④坚信未来的自信;⑤路途上的温馨人情。

“羁旅悲”得分点:①漂泊的旅思;②贬官的愁思;③坚持信念却不被理解;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⑥远隔亲友的孤独;⑦思念家乡与亲人;⑧忧叹国家的衰败;⑨怀才不遇的苦闷;⑩旅途上的艰辛困苦。

3.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4.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三)山水田园题材

1.内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2.情感

“田园乐”得分点:①田园风光之乐;②高雅闲适之乐,宁静淡泊,不以世事萦怀;③潇洒旷达之乐,虽辞官或罢官却不在意,贫贱不移的志节;④亲事耕稼之乐,赞美劳动者;⑤民风淳朴之乐,享受简单而美好的人际关系;⑥参悟玄理之乐,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田园悲”得分点:①怀才不遇之悲,报国无门,鄙弃官场的腐败;②孤傲自嘲之悲,生活清贫的痛苦;③同情农民命运,批判统治者的剥削。

“山水乐”得分点:①歌颂自然山水的美好;②壮阔山水激发的豪情;③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④抒发个人的报国志向;⑤享受闲适的山林生活;⑥忧愁被山水美景消减;⑦山水之中蕴含的理趣。

“山水悲”得分点:①旅途山水触动的乡情;②晚春美景触动的闺情;③秋冬景色触动的悲情;④壮阔景观触动的孤情;⑤长期落魄、报国无门的愁情。

3.标志

(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

(四)咏史怀古诗

1.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2.情感

“咏史乐”选项卡:①歌颂明君、能臣、良将、高士、贤女的品质与功业;②歌颂当今国朝的强盛;③表达辅佐君王、报效国家的壮志。

“咏史悲”选项卡:①怀古伤今;②感叹诗人自身的命运;③慨叹古人的悲剧命运;④批判奸臣之无耻、昏君之无道;⑤慨叹王朝兴衰之无常;⑥对功名是非感到迷惘;⑦感叹物是人非的沧桑。

3.标志

标题中有“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4.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五)边塞征战诗

1.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2.情感

(1)对边塞雄奇壮丽的景观的赞美。

(2)对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厌烦。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渴望献身沙场但壮志难酬的苦闷。

(6)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3.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4.常用技法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5.典型示例: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六)咏物言志诗

1.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情感

(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抒发孤独、寂寞、迷茫,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3.标志

(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4.常用技法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七)爱情闺怨诗

1.内涵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2.情感

(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3.标志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2)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4.常用技法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扬先抑)。

(八)生活哲理诗

1.内涵

生活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

2.情感

(1)表达对自然景物、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2)表达对社会政治的观察与思考。

(3)表达对人生理想的感慨领悟。

(4)表达对文艺创作的深探细究.

3.标志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

4.常用技法

(1)情、景、理完美结合。

(2)多用比喻、象征来状物明理。

(3)语言平淡质朴,言近旨远。

(4)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九)赠答题材诗

“赠答乐”得分点:①饮宴赏景的喜悦;②对亲友才德的钦佩;③与友人的知己之情;④回忆与亲友的美好过往;⑤与亲友久别重逢的喜悦;⑥勉力亲友坚持志节;⑦对晚辈门生的期许之情;⑧对皇帝的忠诚与歌颂;⑨自在豁达的情怀;⑩渴望得到举荐的心情。

“赠答悲”得分点:①表达自己孤高的情怀、纯洁的品格;②哀叹自身不幸的命运,怀才不遇、年华流逝;③对奸佞小人的愤慨之情;④对亲友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安慰;⑤对亲友的不舍之情;⑥盼望亲友早日归来;⑦盛筵不再的感慨;⑧对亲友离世的悲哀。

(十)时令题材诗

“时令乐”得分点:①欣赏自然景色;②生活闲适的快乐;③对生活充满希望。

“时令悲”得分点:①惜春悲秋,感慨自然界的变化;②感慨自身年华流逝、怀才不遇,忧国忧民;③在自然造化面前凸显出来的孤独感与渺小感。

(十一)题画题材

“题画乐”得分点:①称赞画中人物的形象与品格;②欣赏画中山水的美好;③称赞画中动植物的品质;④称赞画家画技高超、构思巧妙或意境悠远;⑤抒发诗情画意;⑥由画唤起美好回忆;⑦表达诗人的高尚情志;⑧表达对绘画艺术的看法;⑨对书画受赠人的嘱托。

“题画悲”得分点:①同情画中人物的命运;②由山水画唤起羁旅思乡之情;③由花鸟画唤起的伤春悲秋之情或飘零无力之感;④对书画受赠人的思念。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